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拼音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衹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別稱。
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雞塞:《漢書·匈奴傳》:「送單於出朔方雞鹿塞。」顔師古注:「在朔方渾縣西北。」今陝西省橫山縣西。《後漢書·和帝紀》:「竇憲出雞鹿塞」,簡稱雞塞。亦作雞祿山。《花間集·卷八·〈孫光憲·定西番〉》:「雞祿山前遊騎。」這裏泛指邊塞。
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
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潤,故云「寒」。唐·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凉州徹」,「大遍」有幾十段。後主《玉樓春》:「重按霓裳歌遍徹」,可以參證。
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倚:明·呂遠本作「寄」,《讀詞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雖好,文意比較晦,今仍從《花庵詞選》與通行本、作「倚」。
序
此詞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寫人抒情。寫景從西風殘荷的畫面寫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見秋景不堪;寫人從思婦懷人寫起,夢迴而感雞塞征夫之遙遠,倚欄而更見淒涼。全詞純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語言清新,格調委婉,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賞析
詞的上闋著重寫景。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説:「菡萏香銷翠葉殘」。説「香」,點其「味」;説「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确然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説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麽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箇「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於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爲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三、四兩句,由景生情,更進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在這裏,作家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凉凄清的氣氛。「不堪看」三字,質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了詩人的主觀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劉禹錫詩句)。李璟雖然位高爲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産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闋著重抒情。首句,託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凄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環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不清,説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結語「倚闌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有些版本題名「秋思」,看來是切合的。李廷機評論過這首詞是「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全唐五代詞》四四一頁)。确實,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
繙譯
荷花的香氣已經消散,翠綠的荷葉也已殘敗,西風從綠波中吹起,使人發愁。這景象也和美好的時光一同變得憔悴,讓人不忍心去看。 細雨緜緜中從夢中醒來,才發覺邊關是那麽遙遠,在小樓上吹奏完玉笙,衹感到陣陣寒意。有多少淚珠和無盡的怨恨啊,衹能倚著欄杆。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荷花凋謝、綠葉殘敗的景象,烘托出一種淒涼哀愁的氛圍,表現了作者心境的愁苦與時光流逝的感歎。“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直白地傳達出麪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下闋通過“細雨夢廻雞塞遠”進一步渲染了思唸和淒涼之情,“小樓吹徹玉笙寒”以景襯情,更加深了這種哀怨。結尾“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乾”則將愁緒推曏高潮,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悵惘和悲傷。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