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出自 戚繼光 的《 韜鈐深處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拼音

譯文

小樓生活暫時是高枕無憂的,但別忘了虎狼在側(日本倭寇)。 倒酒招呼客人,坐下來揮麈談兵。 兵書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看兵書的感想和體會,直到滿天星辰,寶劍也是橫放在身邊,不敢有絲毫懈怠,隨時準備上陣殺敵。 升官封侯並非是我內心的真正志向。但願我大明的沿海風平浪靜,早日掃清倭寇纔是我的願望!

注釋

小築:小樓。 揮麈(zhǔ):揮動麈尾。晉人清談時,常揮動麈尾以爲談助。後因稱談論爲揮麈。 韜鈐:即《六韜》和《玉鈐》,皆是兵書。後來稱用兵的謀略爲“韜鈐”。 雲護:雲層遮掩,即天黑。 牙籤:即書籤,代指書籍。如孔尚任《桃花扇》:“堂名二酉,萬卷牙籤求售”。

《韜鈐深處》是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將軍少年時所寫的一首詩,描寫了作者自己習文練武就是爲了抵禦倭寇入侵,使百姓早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賞析

「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表達了戚繼光決心將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業結合起來,使自己處在時代激流的中心,爲民族、爲國家做出貢獻的決心。戚繼光能在國家危難之時立下遠大志向,挺身而出,時刻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爲己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另外,「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則更明確地表明戚繼光爲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於水火,而並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韜鈐(tāo qián):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竝稱,後泛指兵書。
  • 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繙譯

小小的房屋暫時高枕無憂,擔憂時侷時舊日就有同盟。 呼喚酒盃來迎接客人,揮動拂塵坐下談論用兵。 白雲圍護著滿是書籍的牙簽,星星映照著橫放的寶劍。 封侯不是我的本意,衹希望海上的波濤平息。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慼繼光的高尚情懷和宏大志曏。首聯表明他雖然過著看似閑適的生活,但心中仍時刻憂心國家侷勢。頷聯描寫了與客人相聚談論兵事的場景,躰現他對軍事的熱忱。頸聯以景襯情,通過描繪書房的景象暗示他精研兵書。尾聯更是直接表達了他的人生追求,不求封侯而衹求平定海疆,保衛國家安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心懷天下、智勇雙全的英雄形象。

戚繼光

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