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出自 的《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幷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拼音

譯文

駕馭著白馬嚮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遊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説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裏。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旣列上戰士名册,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爲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注釋

白馬篇:又名「遊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 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 連翩(piān):連續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白馬奔馳的俊逸形象。 幽幷:幽州和幷州。在今河北、山西、陝西一帶。 去鄉邑:離開家鄉。 揚聲:揚名。 垂:同「陲」,邊境。 宿昔:早晚。 秉:執、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麽。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的樣子。 控弦:開弓。 的:箭靶。 摧:毁壞。 月支:箭靶的名稱。左、右是互文見義。 接:接射。 飛猱(náo):飛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種,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 散:射碎。 馬蹄:箭靶的名稱。 狡捷:靈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 螭(chī):傳説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虜騎(jì):指匈奴、鮮卑的騎兵。 數(shuò)遷移:指經常進兵入侵。數,經常。 羽檄(xí):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厲馬:揚鞭策馬。 長驅:嚮前奔馳不止。 蹈:踐踏。 顧:看。 凌:一作“陵”,壓制。 鮮卑: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東漢末成爲北方強族。 棄身:捨身。 懷:愛惜。 籍:名册。 中顧私:心裏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捐軀:獻身。 赴:奔赴。

《白馬篇》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此詩以曲折動人的情節描寫邊塞遊俠兒捐軀赴難、奮不顧身的英勇行爲,塑造了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表達了詩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開頭兩句以奇警飛動之筆,描繪出馳馬奔赴西北戰場的英雄身影,顯示出軍情緊急,扣動讀者心弦;接著以「借問」領起,以鋪陳的筆墨補敍英雄的來歷,説明他是一個什麽樣的英雄形象;「邊城」六句,遙接篇首,具體説明「西北馳」的原因和英勇赴敵的氣槪。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軀爲國、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境界。全詩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詩中的英雄形象,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又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

賞析

《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遊俠篇》,大槪是因爲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爲國獻身,誓死如歸的高尙精神,寄託了詩人爲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從表面看,衹見馬,不見人,其實這裏寫馬,正是爲了寫人,用的是烘雲託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嫻熟,而且也表現了邊情的緊急。這好像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出壯士豪邁的氣槪。清代沈德潛説,曹植詩「極工起調」,這兩句就是一例。這樣的開頭是噴薄而出,籠罩全篇。 「借問誰家子?幽幷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詩人故設問答,補敍來歷。關於遊俠,司馬遷《史記》有《遊俠列傳》。他説:「(遊俠)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旣(失)信,不倍(背)言,義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見那些救人於患難,助人於窮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纔能具備「遊俠」的條件。而曹植筆下的遊俠與此不同,成了爲國家效力的愛國壯士。「借問」四句緊承前二句,詩人沒有繼續寫騎白馬的壯士在邊塞如何衝鋒陷陣,爲國立功,而是一筆宕開,補敍壯士的來歷,使詩歌氣勢變化,富於波瀾。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鋪陳「遊俠兒」超群的武藝。這是補敍的繼續。詩人使用了一連串的對偶句使詩歌語言顯得鏗鏘有力,富於氣勢。「控弦」四句,選用「破」「摧」「接」「散」四箇動詞,從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現遊俠兒的高超武藝。「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喩描寫遊俠兒的敏捷靈巧,勇猛輕疾,都很生動。這些描寫説明了遊俠兒「揚聲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爲後面所寫的遊俠兒爲國效力的英勇行爲做好鋪墊。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這裏是寫遊俠兒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情景。因爲遊俠兒的武藝高超,前面已詳寫,這裏衹用「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二句,就十分精練地把遊俠兒的英雄業績表現出來了。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不僅節省了筆墨,而且突出了重點。可見其翦裁的恰當。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最後八句揭示遊俠兒的內心世界。遊俠兒之所以能够克敵制勝,不僅是由於他武藝高超,更重要的,還由於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藝結合起來,使這個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馬篇》是曹植前期詩歌中的名作,它在寫法上顯然受到漢樂府的影響。曹植詩的「贍麗」「尙工」「致飾」,還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錄自序》)和他詩歌的「骨氣奇高」(鍾嶸《詩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熱情,因此其詩歌的思想感情高邁不凡。從《白馬篇》來看,确實如此。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