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裏,飛宇若雲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爲歘來遊?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拼音
注釋
皓:明。舒:行。
靈景:日光。神州:赤縣神州的簡稱,指中國。
紫宮:原是星垣名,即紫微宮,這裏借喻皇都。飛宇:房屋的飛檐。這兩句是說京城裏王侯的第宅飛檐如浮雲。
峨峨:高峻的樣子。
藹藹:盛多的樣子。
攀龍客:追隨王侯以求仕進的人。這句是說自己並非攀龍附鳳之人。
何爲:爲什麼。歘(xū):忽。這句是說爲什麼忽然到這裏來了呢?
被褐:穿着布衣。閶闔(chānghé):宮門。
高步:猶高蹈,指隱居。許由:傳說堯時隱士。堯要把天下讓給他,他不肯接受,便逃到箕山之下,隱居躬耕。
仞:度名,七尺爲一仞。濯足:洗腳,指去世俗之污垢。這兩句是說在高山上抖衣,在長河裏洗腳。
序
《詠史·皓天舒白日》西晉文學家左思創作的五言詩。
賞析
這首詩的前半首寫京城洛陽皇宮中的高大建築和高門大院內的“藹藹王侯”。後半首寫詩人要摒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走向廣闊的大自然,隱居高蹈,滌除世俗的塵污。
詩歌的前半首“皓天舒白日”六句,是描繪京城洛陽的風光。詩人登高遠眺,呈現在眼前的是:晴朗的天空,耀眼的陽光普照着神州大地。洛陽城皇宮中一排排高矗的建築,飛檐如同浮雲。在高門大院裏,居住着許多王侯。這不是單純的風光描寫,它反映了西晉王侯的豪華生活。上一首《詠史·濟濟京城內》詩的前半首,表面上是寫漢代京城長安的王侯,實際上表現的也是西晉王侯的豪華生活。所以,何焯認爲“‘濟濟’首,謂王愷、羊琇之屬。”王愷、羊琇都是西晉王朝的外戚,他們生前都過着奢侈的生活。當然,這兩首詩的內容不同,《詠史·濟濟京城內》側重寫王侯的來來往往、尋歡作樂的情景,這一首卻是描寫王侯的高大住宅。應該指出,這都不是一般的風光景物和人物活動的描寫,也不只是表現當時王侯貴族的豪華生活,而是當時門閥統治的象徵。正是這些王公貴族掌握了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形成了門閥統治,主宰了像左思這些士人窮通的命運。“列宅”二句以鳥瞰筆法寫王侯所居,不僅場面宏大,更顯得詩人的自居之高。此中含蘊的感情與詩歌結尾相互貫通,表現了詩人追求隱居高蹈,和那些攀龍附鳳者不同的志趣。
同時,從這些關於洛陽的描寫,讀者還可以從側面看出,左思《詠史八首》當寫於洛陽。據《晉書·左芬傳》記載,左思的妹妹左芬於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拜修儀”,而左思是“會妹芬入宮,移家京師”(《晉書·左思傳》)的。結合《詠史》其一來看,可以斷言,這組詩是公元272年(泰始八年)以後,公元279年(咸寧五年)之前寫於京城洛陽的。
在門閥社會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像左思這樣出身寒微的士人,往往壯志難酬,備受壓抑。正是仕途的迍邅,使他漸漸醒悟:“自非攀龍客,何爲歘來遊?”意思是:自己不是攀龍附鳳之人,爲什麼要到洛陽這種地方來呢?其實,左思曾是“攀龍客”,他希望能跟隨王侯將相,追求功名利祿,只有在此路不通的情況下,才感到無限的悔恨。於是,他下定決心,與門閥社會作最後的決裂:“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他決心穿着粗布衣服,追隨高士許由過隱居高蹈的生活。許由是傳說中的隱士。據《高士傳》記載,唐堯要將天下讓給他,他拒不接受,逃到潁水之濱,箕山之下隱居。左思要像許由那樣隱居高蹈,雖然只是一時的排憂解悶之辭,但也是對門閥統治的強烈反抗。“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寫的是左思所想象的隱居生活。在高山上抖衣,在長河中洗腳,表示他要滌除世俗的塵污。寫得豪邁高亢,雄健勁挺。所以沈德潛評曰:“俯視千古。”(《古詩源》卷七)
這是左思《詠史》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它不僅表現了詩人憤懣的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是西晉五言詩的扛鼎之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霛景:日光。
- 神州:這裡指中原地區。
- 紫宮:帝王的宮殿。
- 峨峨:高大雄偉的樣子。
- 藹藹:衆多的樣子。
- 攀龍客:指追隨帝王求仕進的人。
- 歘(xū):忽然。
- 被(pī)褐:穿著粗佈衣服。
- 閶闔(chāng hé):宮門。
繙譯
晴朗的天空舒展開白日,明亮的陽光照耀著神州大地。帝王宮殿裡排列著衆多宅邸,飛簷像雲一樣飄浮。高大雄偉的門內,衆多都是王侯。自己不是那攀附權貴以求仕進之人,爲何忽然來到這裡遊覽?穿著粗佈衣服走出宮門,邁著大步去追尋許由的足跡。在千仞高的山岡上抖落衣服的灰塵,在萬裡長的河流中洗腳。
賞析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權貴的不屑和對自由高潔的生活追求。前幾句通過對天空、宮殿等景象的描繪,展現出一種宏大的場麪,同時也暗示了王侯貴族的奢華生活。接著表明自己竝非追求功名富貴之人,最後通過“被褐出閶闔”等句,生動地展現出詩人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心境和追求。語言簡潔有力,意境深遠,躰現了左思不滿現實、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
左思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祕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併爲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爲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