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閭門即事: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所感觸而創作。
閭(lǘ):古代二十五家爲一閭。原指里巷的大門,後指人聚居處。
逐樓船:一說愛樓船。樓船,古代戰艦。逐樓船,從軍。
序
《閭門即事》是唐代詩人張繼所作的一首七言詩,是作者站在門口對眼前事務,情景有感觸而作的詩。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閭(lǘ)門:蘇州的西門,用來指代蘇州城。
- 即事:以當前的事物爲題材所做的詩。
- 逐:跟隨 ,這裏是從軍作戰之意。
- 樓船:一種大型戰船,代指水軍 。
- 吳門:即指閶門,也代指蘇州城。
- 窺:查看 。
- 郡郭:州府所在城邑,這裏指蘇州城。
- 新煙:古代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爲寒食節,禁火寒食。到清明這一天生新火,所以「新煙」表示剛起的煙火 。
翻譯
農夫們被徵召去隨軍征戰,駕駛樓船奔赴前線,只留下那一片青青的、廣袤的萬頃春田。我試着登上蘇州的西門,俯瞰這座古老的城郭。如今正值清明時節,城中卻冷冷清清,沒有幾處能冒出新起的煙火。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蘇州城在清明時節因壯丁被徵調而呈現出的冷落荒蕪景象。前兩句以 「耕夫召募逐樓船」 點出社會背景,男子們都被徵去打仗,從而引出「春草青青萬頃田」,無人耕種的大片農田長滿春草,展現出一種無人勞作的荒蕪感。後兩句詩人登上吳門遠望郡郭,「試上」「窺」等詞,生動地勾勒出詩人內心的感慨與好奇,然而映入眼簾的卻是清明時節本該煙火嫋嫋,現在卻冷冷清清,「清明幾處有新煙」,寥寥數字,深刻地揭示出戰爭給百姓生活帶來的沉重災難,人口流亡,民生凋敝,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整首詩語言質樸平實,對比手法鮮明,以樂景寫哀情,將社會現實的殘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描寫得委婉而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