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爲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注釋
爲:一作”逢“。
序
斷句是古代一首詩,作者是宋代的作者蘇麟,因只寫了兩句而得名。
賞析
宋·兪文蔚《清夜録》:「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范文正是宋朝時的一位政治家、文學家,他學問很好,能詩能文。他寫的《岳陽樓記》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至今仍爲人們所傳誦。
范文正曾多次在朝廷擔任要職,也曾鎮守過地方。有一段時間,他鎮守杭州。任職期間對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薦,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晉陞,大家對他都很尊敬。
這時候,有一個叫蘇麟的官員,因擔任巡檢,常常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提拔。當他見到自己周圍的同事,無論職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個個得到了昇遷,而自己卻沒人理睬,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擔心自己一定是被這位范大人遺忘了。怎麽辦呢?直接去找範大人吧,是去爭官位,又不便説。不説吧,心裏又很不平衡。爲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箇委婉的辦法來,這就是寫首詩去向范大人請教,實際上去提醒他:千萬別忘了自己!想到這裏,蘇麟髙興起來,他赶忙拏出紙認眞地寫了首詩,幷將詩句呈給了范文正,很虛心地請他賜教。
范文正讀著蘇麟的詩,很快就會意地笑了。他吟誦著詩中的「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的詩句,完全懂得了蘇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麽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蘇麟得到了提拔。
蘇麟的這首詩,因爲衹寫了兩句,所以稱爲「斷句」。「易爲春」,後來演變爲「易逢春」、「早逢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特別需要注釋的詞語。
繙譯
靠近水邊的樓台最先能看到月亮,朝著陽光的花木最容易成長開花迎來春天。
賞析
這兩句詩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一個常見的道理,即具有優越條件往往更容易獲得某些好処或機遇。它以自然現象爲比喻,近水的樓台先得月光之照,曏陽的花木更早沐浴在春光之中,富有哲理意味。詩句雖短小,卻蘊含著深刻的觀察和思考,給人以啓迪。同時,其語言優美而富有意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常被後人引用、化用。
蘇麟
蘇麟(969~1052前後),宋杭州屬縣巡檢。見[宋]俞文豹《清夜錄》[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近水樓臺: 此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編撰的《清夜錄》。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對部下很寬厚,常舉薦隨員做官。據說,他在浙江做官時,部下都經他舉薦當了官。只有一位叫蘇麟的人,因外出辦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舉薦。於是,蘇麟作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看似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則暗示:好處都被別人佔了,而自己卻得不到恩澤。范仲淹何等聰明,看到他的詩後,明白了他的意思,因此,寫了封推薦信,使蘇麟得到升遷。此詩以後成爲人盡皆知的成語,用以譏諷藉職務之便,爲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