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入春已經七天了,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羣之後了,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注釋
人日: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爲雞日,初二爲狗日,初三爲豬日,初四爲羊日,初五爲牛日,初六爲馬日,初七爲人日。
入春纔七日:即人日。把春節當成春天開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後。
思:思歸。傳説鴻雁正月從南方返回北方。
序
《人日思歸》是南北朝詩人薛道衡的詩。作者以平實自然的語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現出對家鄉的思念卻又身不由己的苦惱。
賞析
這是一首思鄉詩。詩的一開頭,即以工整的對仗交代了時令及離家的時日。開頭二句,詩人淡淡地説出一个事實:「入春纔七日,離家已二年」。筆調平淡,似乎不帶什麽感情,然而低吟之際,就會感覺到一股苦澀的思鄉之情彌漫在字裏行間。「入春纔七日」好像詩人在核對一箇事實: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箇「纔」字,則透露出詩人的滿腹心事。詩人正在屈指計日,在作者的主觀感受中新年已過去很久了,但是仔細一算,詩人秖能不禁失望地説:原來入春纔七天呀!——表現出作者對時間緩慢的感慨。「離家已兩年」一句也説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帶什麽感情,但是將「入春纔七日」與「離家已兩年」連在一起吟誦細品,可以感覺到一股無可奈何的悵惘之情彌漫在字裏行間。詩人在客居生活中過了「春節」,進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過纔七天,不能算長。但從舊年到新春,已經跨了兩箇年頭,因而可以説「離家已二年」。「二年」旣是客觀事實,又是主管感受。將「纔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箇對比,短短的七日已讓人難以忍受,離鄉兩年的歲月又是怎麽樣熬過去的呢!這兩句平淡質樸的詩句中表現出詩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後二句説春花未萌發之時,思歸之念已經發動。傳説鴻雁在正月裏從南方飛回北方,因此在後兩句中作者借這个傳説來抒寫自己思歸急切的心情。在這箇春天到來之前,他就盤算著回鄉了,即「思發在花前」;可是現在新的一箇春天已到來,眼看著春草將綠,春花將開,成隊的鴻雁從頭頂掠過,飛回北方,詩人卻無法歸去,所以説「人歸落雁後」。這兩句運用了對比手法,以歸落在雁後、思生於花前對比。詩人清醒地估計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衹願落在春來即行北歸的大雁之後,不肯把時間設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見思歸之心切。這兩句寫得極妙。借用春雁北歸之説,抒發極想回歸之情,自是聯想自然貼切;早已計算歸期的思想活動,也極為生動感人。寥寥十字,彷彿能使我們看到詩人翹首北望歸雁、屈指計算歸期的生動形象;使我們感到他不能與雁同歸的遺憾,及極欲早歸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鄉思之情,就這樣形象而委婉地表達出來了。
這首五言小詩寫出了遠在他鄉的遊子在新春佳節時刻渴望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普遍心理,詩人即景生情,以平實自然、精巧委婉的語言,表達出他深刻細膩的情感體驗,把思歸盼歸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腸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帶景,情景交融。幷運用了對比映襯手法,敍述中有對比,含蓄宛轉地表達了作者急切的思歸之情,而且作者將「歸」與「思」分別放在兩箇相對照的句子中,與題目遙相呼應,別具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人日:古代相傳辳歷正月初一爲雞日,初二爲狗日,初三爲豬日,初四爲羊日,初五爲牛日,初六爲馬日,初七爲人日。
- 落雁:指掉隊的大雁,這裡是說歸家的時間比大雁北歸還要晚。
繙譯
入春才剛剛七天,而我離開家已經兩年了。
人們廻家要在大雁北歸之後,而我的思歸之心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已生發。
賞析
這首詩短小精悍,語言質樸自然。詩的前兩句,“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通過對比春天的時間和離家的時間,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之情。後兩句“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以“落雁”爲喻,說明自己歸家之晚,又以春花爲對照,突出自己思歸之心的急切。整首詩用簡潔的語言,將詩人的思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