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

出自 趙佶 的《 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
拼音

所属合集

#眼兒媚

譯文

回憶汴京往昔的繁華,萬里山河都屬於帝王之家。奢華的宮殿園林,弦管笙琶的聲音日夜不斷。 花城早已是空寂無人、蕭索冷落,雖然身處黃沙漫天的胡地,那繁華如春的汴京仍然時常縈繞在夢中。家鄉在何處,怎麼忍心聽到那羌笛吹奏淒涼徹骨的《梅花落》。

注釋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 玉京:北宋的都城汴京。 瓊林玉殿:指趙佶寵臣蔡京、朱靦等搜刮財貨、竭盡民力興建而成的宮殿。 笙:簧管樂器,管爲竹製,長短不一,有13至19根不等。 琶:指琵琶。 花城:指靖康之變以前的汴京。 家山:故鄉。 羌管:即笛,又名羌笛。 梅花:在此指《梅花落》的樂聲。

該詞將北宋覆亡的史事,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亡國之君內心複雜的感情活動集於一體。

賞析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兩句,詞人追憶起北宋都城汴京昔日的繁華景象,同時也指出了北宋曾經坐擁萬里山河,現在卻都成了陳跡。“曾”字,點明瞭這一切繁華都已經在歷史舞臺上落幕了,如今詞人已經是亡國之君,淪爲敵人的階下之囚。後面的“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三句,詞人將昔日汴京的繁華之景具體化了。“瓊林玉殿”極力表現帝王之家的奢華,“朝喧弦管,暮列笙琶”極力展現帝王生活的放縱無度。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兩句,詞人寫昔日萬花叢生的汴京城,如今已是人去城頹,到處都是斷壁殘垣,一派蕭條破敗的景象,儘管自己現在置身於塵沙漫天的茫茫大漠,但那汴京城的繁華卻經常在自己的夢中縈繞不去。“花城”二字,形象地表現了汴京城昔日的繁花似錦,“春夢”寄託着詞人在被俘之後對故國的無限思念之情。結拍的“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三句,寫的是詞人夢醒之後的情思,說他聽到羌笛陣陣,想起自己現在身處漠北,已經陷於囹圄,國家已亡,山河破碎,無處爲家,怎麼忍受得了吹奏《梅花落》的樂聲所帶來的痛苦。 詞的上片追憶亡國前汴京城的繁華,通過對昔日汴京生活的追憶,抒發了詞人對故國的懷念之情。詞的下片虛實結合,寫詞人被俘之後的愁苦,將詞人心中的思國之愁和亡國之痛表現得韻味悠長。全詞憶昔傷今,言辭簡練但餘味悠長,將複雜的感情梳理得具體,將亡國之君的亡國之痛和思國之愁表現得真實可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京: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京,國都,這裡指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
  • 衚沙:指金兵。

繙譯

我廻憶起汴京往昔的繁華,那可是緜延萬裡的帝王之家。美玉般的樹林和宮殿,早上充滿了弦樂琯樂的聲音,傍晚排列著笙和琵琶的縯奏。繁華的城市人已離去如今變得蕭瑟荒涼,春天的夢縈繞在金兵的風沙之中。故鄕在哪裡呢,怎能忍心聽那羌笛吹奏《梅花落》的曲子。

賞析

這首詞是宋徽宗趙佶的作品,通過今昔對比,極寫亡國之痛。上闋廻憶往昔汴京的繁華,描繪出宮廷生活的奢靡與熱閙。下闋則寫如今的淒涼蕭索,從繁華到荒蕪,落差極大,突出了作者心底的哀傷與無奈。“花城人去今蕭索”一句,道盡了國破家亡的慘狀。末尾以“忍聽羌琯,吹徹梅花”,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唸和對現狀的悲哀,讓人躰會到他在俘囚生活中的痛苦心境。全詞通過鮮明的對比和哀怨的意境,深刻地躰現了作者的亡國之悲。

趙佶

趙佶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藝術天才與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其爲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國」。以蔡京主國事,定司馬光、蘇軾等百餘人爲奸黨,皆予貶謫。崇奉道教,大興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又窮極土木,采尋民間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遣使浮海,約金攻遼,以奪回燕雲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滅遼後南下。懼而傳位宋欽宗,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爲金人所虜北行。宋高宗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一带),終年五十四歲。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問至江南,謚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後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三十五里處)。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書擅畫能詩詞,自創「瘦金體」書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宣和御制宮詞》三卷等存世。後世評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事見《宋史·徽宗紀》。 ► 4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