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燈火將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搖漾,今晚忽然聽說你被貶謫到九江。
大病中我驚得驀然從牀上坐起,陰沉的風雨吹入了寒冷的門窗。
注釋
授:授職,任命。
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馬:官名。唐代以司馬爲州刺史的輔佐之官,協助處理州務。
殘燈:快要熄滅的燈。
焰:火苗。
幢(chuáng)幢:燈影昏暗搖曳之狀。
夕:夜。
謫: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垂死:病危。
序
這首詩創作於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貶之後。此詩以景襯情,以景寫情,敘事抒情,表現作者對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首句描寫了自己所處之陰暗的背景,襯托出被貶謫有處於病中的作者心境的淒涼和痛苦;次句點明題意;第三句寫當聽說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的情景,表現了諸多的意味;末句,淒涼的景色與淒涼的心境融恰爲一,情調悲愴。全詩表達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貶後極度震驚和心中的悲涼。
賞析
此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淒涼,感情濃郁而深厚。
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此時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涌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於是,看到“燈”,覺得是失去光焰的“殘燈”;連燈的陰影,也變成了“幢幢”——昏暗的搖曳不定的樣子。“風”,本來是無所謂明暗的,而今卻成了“暗風”。“窗”,本來無所謂寒熱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滲透,連風、雨、燈、窗都變得又“殘”又“暗”又“寒”了。“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吹雨入寒窗”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是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會一體、“妙合無垠”。
詩中“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着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驚”,寫出了“情”──當時震驚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則寫出了“狀”──當時震驚的模樣。如果只寫“情”不寫“狀”,不是“驚坐起”而是“吃一驚”,那恐怕就神氣索然了。而“驚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作者當時陡然一驚的神態。再加上“垂死病中”,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深度,使詩句也更加傳神。既曰“垂死病中”,那麼,“坐起”自然是很困難的。然而,作者卻驚得“坐起”了,這樣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慼相關,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之深,於此清晰可見。
按照常規,在“垂死病中驚坐起”這句詩後,大概要來一句實寫,表現“驚”的具體內涵。然而作者卻偏偏來了個寫景的詩句:“暗風吹雨入寒窗”。這樣,“驚”的具體內涵就蘊含於景語之中,成爲深藏不露、含蓄不盡的了。作者對白氏被貶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憤懣,還是悲痛,全都沒有說破,全都留給讀者去領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這首詩所寫的,只是聽說好友被貶而陡然一驚的片刻,這無疑是一個“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說,是有千言萬語和多種情緒涌上心頭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積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寫了這個“驚”的片刻而又對“驚”的內蘊不予點破,這就使全詩含蓄蘊藉,情深意濃,詩味雋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這首詩寄到江州以後,白居易讀了非常感動。後來他在《與元微之書》中說:“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像這樣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盡、富有包孕的好詩,它是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的。別人讀了尚且會受到藝術感染,何況當事人白居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幢幢(chuáng chuáng):晃動的樣子。
繙譯
殘燈已沒有火焰,光影搖搖晃晃,就在這個晚上我聽說了你被貶官到九江。我正病重快要死去卻驚得猛然坐起,那暗淡的風裹挾著雨吹進了寒冷的窗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白居易被貶江州的震驚和悲痛之情。首句通過“殘燈無焰影幢幢”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黯淡、淒涼的氛圍。“垂死病中驚坐起”這一句極具感染力,生動地表現出元稹聽到消息時的驚愕與牽掛。最後一句“暗風吹雨入寒窗”,以景結情,進一步烘托出悲傷的情緒。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充分躰現了元稹和白居易之間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