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你到姑蘇處處可見,家家戶戶沿河築屋。滿眼故宮遺址,極少空地;遍佈條條小巷。座座小橋。夜間市場菱藕叫賣聲聲。春日遊船坐滿盛裝美人。遙想你在明月高照的未眠之夜,定會輕唱漁歌寄託相思之情。
注釋
姑蘇:蘇州的別稱
枕河:臨河。
枕:臨近。
閒地少:指人煙稠密,屋宇相連。
古宮:即古都,此處指代姑蘇。
水港:指流經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綺羅: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一說此處是貴婦、美女的代稱。
未眠月:月下未眠。
序
《送人遊吳》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此詩八句四十字,通過想象描繪了蘇州的風物景緻,敘事狀物可謂是恰如其分。其中“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兩句成爲描寫蘇州城建築特色的千古名句。
賞析
這首送別詩通過想象描繪了吳地秀美的風光,毫無離別時的傷感情緒,筆致新穎可喜,僅在結尾處輕輕點出送別之意。唐代的蘇州又稱吳郡。作者送人前往漫遊的吳縣,又叫姑蘇,是當時蘇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兒是富庶的魚米之鄉,絲織品聞名全國,還有不少古蹟,作品抓住這些特點,通過描繪,便把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活托出來了。作者對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們讀來親切有味。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從伍子胥在蘇州建城以來,城裏水道縱橫,漁船星數,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當地人們最主要的生活。詩歌的頷聯承接“人家盡枕河”而來,點明的就是這樣的當地特色。“古宮閒地少”這五個字是杜荀鶴用漫筆寫出的蘇州歷史。春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首都,在漫長的時光變遷裏,蘇州已經由一個政治要地轉變爲經濟重地了。在唐朝,全國的經濟重心開始逐步南移,雖然沒有宋朝那麼明顯,但帶來的直接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纔會有“古宮閒地少”的情況出現。
“水港小橋多”則是詩人用寫實般的白描手法營造出來的水鄉美景。對於國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來說,一座水城如若不是親眼所見,總是會覺得不可思議的,所以簡單的意象組合就能爲沒來過水鄉的人們營造出一個夢般的圖畫:彎彎的河道,較之於整齊寬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動的靈性。遍佈的小橋,連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橋上的時光以及人們佇立橋頭眺望遠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掙扎在朔風之下堅韌得近乎麻木的漢子們所能輕易理解的。小橋、流水構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緻和讓人輕易陷入的漫不經心。這樣的美,別處尋無可尋。
生活是流動的。生活中所有的美麗都是從流動中彰顯出來。“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杜荀鶴很喜歡“夜市”和“春船”的組合,在另一首《送友遊吳越》裏,“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便和這句異曲同工。像這樣繁榮、熱鬧的詩句,讀來是非常喜人的。在中國古代,只有經濟發達的城市纔會有夜市,蓮藕則更是當地最具特色的水產。綾羅綢緞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徵。仔細吟誦詩句,彷彿真的可以看見操着蘇州話的人們正趁着夜市的燈火談論生計。那些遠方微明的燈火,一晃一晃,彷彿黑夜中閃爍溫暖的星星。水鄉所有的生活,就像沒有受到任何打攪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裏,融化了。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此聯是詩人所設想的別全詩於後情景。此處才道出了送別之意,足見詩人謀篇佈局之匠心獨具,顯得餘味悠長,耐人尋味。
此詩以想象出之,格調清新活潑,篇末喟然一嘆,可謂動人情思,引人遐想。詩人筆下的江南水鄉,在其精心描繪下更是活脫而出,令人讀來如臨其境,恍如人在畫中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姑囌: 古代囌州的別稱。
- 枕河: 河流環繞房屋,形容水鄕人家的特色。
- 古宮: 古代的皇宮或宮殿。
- 水港: 小型河流或運河。
- 綺羅: 綢緞和絲織品,代指華麗的衣物。
繙譯
儅你到達那姑囌城,你會發現家家戶戶都臨靠著河川。 昔日的皇宮空地不多,衹有那些狹窄的水巷和小橋相連。 夜晚的市場上,菱角和蓮藕新鮮出售,而春天裡,裝飾華美的船衹載著絲綢和錦綉。 想象你在那裡,我知道你深夜難眠,因爲漁歌中的鄕愁正勾起了你的思唸。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江南水鄕特色的送別詩。詩人通過朋友遊歷姑囌的眡角,展現了姑囌獨特的風貌:古色古香的宮殿與甯靜的水鄕生活交織,小橋流水人家,搆成了一幅生動的江南畫卷。夜市的熱閙與春船的繁華,更是躰現了儅地的經濟活力與人文氣息。最後,詩人通過“未眠月”和“漁歌”寄寓了對友人的深深掛唸,以一種含蓄而深情的方式表達了離別之情。整首詩清新自然,富有畫麪感,充滿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對江南水鄕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