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若一作:苦)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版本一錢鶴灘)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版本二文嘉)
拼音
注釋
復:又。
何其:多麼。這句說:明日是何等的多啊。
待:等待。
蹉跎(cuōtuó):光陰虛度。以上兩句說: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若:一作“苦”,有些版本爲“世人苦被明日累。”
累(lěi):帶累,使受害。這句說: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處。
請君:請諸位。
賞析
這首詩的意思簡單直白,沒什麼隱喻的部分。但它所表達的卻是從古到今大家一直想要杜絕的一種弊病。很多人都將“明日”當成一個藉口,逃避眼下應該立刻解決的問題,而放任自己的懶惰,直到“萬事成蹉跎”時才後悔不已。其實就像作者所說“百年明日能幾何”,一生中其實能有多少個明日呢?最重要的不是明天,而是好好把握現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日複明日: 明天又明天,意指時間一天天推延。
- 何其多: 非常多,極言明日之多。
- 萬事成蹉跎: 所有的事情都因拖延而耽誤了。
- 被明日累: 被對未來的憂慮和期待所牽累。
- 無窮老將至: 永無止境的老年即將來臨。
- 朝昏滾滾水東流: 早晨和傍晚的江水不斷曏東流去,象征時間的流逝。
- 日西墜: 太陽西下,表示一天結束。
- 百年明日能幾何: 一生中有多少個明天呢?
- 聽我明日歌: 聽我唱這首關於明日的歌。
繙譯
明日又一個明日,這樣的日子何其漫長。 天天等待明天,結果一事無成,嵗月就這樣白白浪費。 世人常常被未來的幻想所睏擾,明日無盡,直到老年的臨近。 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時光就像江水東流,永不停息。 人生有多少個明天可以期盼?請你聆聽我這關於明日的歌曲。
賞析
《明日歌》是明朝詩人錢福所作,以通俗的語言揭示了拖延的害処,告誡人們珍惜眼前時光,不要過於依賴明天。詩中通過描繪日複一日的光隂流逝,形象地表達了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和對及時行動的呼訏。"朝昏滾滾水東流"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流逝。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沉,具有強烈的警示意味。

錢福
錢福,生於明英宗天順五年,卒於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終年四十四歲。明代狀元,字與謙,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自號鶴灘。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liú)之後。自幼天資聰敏,才思過人,七歲即能作文。少年時即爲名秀才,與同縣顧清、沈悅齊名,人稱“三傑”。曾遊小赤壁,對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鎮壓東江東。”那時的人都認爲這是奇句。
成化二十二年(1486)舉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第一名及第(狀元),廷對策三千餘言,詞理精當,不用草稿。任職翰林院修撰,更致力於詩文,雄視當世;才高氣奇,數千言立就,詞鋒所向,無人可與抗衡。又工八股文,王夫之稱與王鏊齊名,曰“錢王兩大家”。性坦率,喜飲酒,每飲至醉,往往言語傷人,因而不爲同列所喜,致招謗議。弘治六年(1493)任會試同考。後即託病告歸,不再出仕。
詩文有名一時,四方求者極衆,常於宴席上一面應酬賓客,談笑風生;一面對客揮毫,衆得所請而去。對松江知府劉琬落落不加禮,劉琬懷恨於心。後劉琬被人誣告,錢福聞訊後,急至吳門(今蘇州),爲劉琬辯白,因得緩解。劉琬深爲感激,欲求親近,而錢福一如既往,並不加以理會。錢福去世,劉琬哭祭,出資造墓,請沈悅寫行狀,顧清寫傳記。
著有《鶴灘集》(6卷附《鶴灘遺文》1卷)、《尚書叢說》等。輯有《唐宋名賢歷代確論》(10卷)傳世。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