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

出自 左思 的《 詠史
吾希段幹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魯仲連,談笑卻秦軍。 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 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羣。 臨組不肯紲,對珪寧肯分。 連璽曜前庭,比之猶浮雲。
拼音

《詠史》是晉代文學家左思創作的一組詠史詩。名爲詠史,實爲詠懷,借古人古事來澆詩人心中之塊壘。組詩以深厚的社會內容,熔鑄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創作歷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歷代詩評家對這組詩評價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段幹木:戰國時魏國人,隱居不仕。
  • 偃息:安臥。
  • :保衛。
  • 魯仲連:戰國末期齊國人,幫助趙國解邯鄲之圍,卻拒絕封賞。
  • 不羈:不受拘束。
  • (xiè):系,拴。
  • :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拿的一種玉器。

翻譯

我希望能像段幹木那樣,安臥着保衛魏國君主。我仰慕魯仲連,談笑間就讓秦軍退兵。當世人看重那不受拘束的品性,遭遇危難時能夠排解糾紛。建立功業後以接受賞賜爲恥,高尚的節操卓越超羣。面對官印不肯系掛,面對玉珪怎肯佔有。成串的印璽在庭前閃耀,與這些相比就如同浮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段幹木和魯仲連的欽佩與嚮往之情。詩中讚揚了他們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如段幹木的安貧樂道、保衛君主,魯仲連的在談笑間退敵的智慧與勇氣,以及他們功成不受賞的高節。詩人通過對他們的歌頌,反映出自己對高尚人格和自由不羈精神的追求。同時,詩中通過對比印璽等世俗的榮耀如同浮雲,進一步凸顯了這種高尚情操的可貴。整首詩簡潔明快,意向鮮明,生動地展示了詩人的理想和價值觀。

左思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祕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併爲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爲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