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生榮華,咄嗟復雕枯。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俯仰生榮華,咄嗟復雕枯。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巢林棲一枝,可爲達士模。
拼音
序
《詠史》是晉代文學家左思創作的一組詠史詩。名爲詠史,實爲詠懷,借古人古事來澆詩人心中之塊壘。組詩以深厚的社會內容,熔鑄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創作歷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歷代詩評家對這組詩評價很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習習:微風和煦的樣子。
- 翮(hé):鳥的翅膀。
- 隅(yú):角落。
- 落落:形容孤高。
- 枳棘:枳木與棘木,多刺的樹木。
翻譯
和暖微風中那籠中的鳥,展翅卻只能碰到籠子四角。孤高落寞的窮巷之士,守着影子獨守空屋。出門沒有通暢的道路,多刺的枳棘阻塞了路途中間。謀計策略被拋棄不被採用,孤獨呆滯就像那乾枯池塘中的魚。向外望去沒有一點俸祿,向內看沒有一斗存糧。親戚也還相互輕視,朋友也一天天疏遠。蘇秦向北去遊說,李斯向西去上書。俯仰之間就獲得了榮華,瞬間又變得凋零枯敗。在河中飲水只求填滿肚子,富足了也不期望更多。在樹林中棲息只佔一根樹枝,這可以成爲通達之士的楷模。
賞析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對窮困不得志之士的同情和對追名逐利現象的批判。詩中用籠中鳥比喻受到限制的貧寒之士,用枳棘塞途象徵他們處境艱難、出路被阻。接着通過描述他們的貧困現狀和被親友冷落,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現實和世態炎涼。然後以蘇秦、李斯的例子說明榮華富貴的無常。最後通過「飲河期滿腹」「巢林棲一枝」表達知足常樂的觀點和對高潔品性的追求。整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既抒發了詩人的感慨,也給人以思索。
左思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於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泰始八年(272年)前後,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祕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併爲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裏,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爲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有《左太沖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