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出自 曾子 的《 經旨 · 易或問三首
或問:“大衍之數,《易》之縕乎?學者莫不盡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盡心焉也。《易》者,文王之作也,其書則六經也,其文則聖人之言也,其事則天地萬物、君臣父子夫婦人倫之大端也。大衍,筮佔之一法耳,非文王之事也。”“然則不足學乎?”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學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後知學《易》矣。……”
拼音

曾子

曾子,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爲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爲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著寫了《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奉爲“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