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出自 王實甫 的《 長亭送別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拼音

譯文

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注釋

碧雲天黃花地:句本范文正《蘇幕遮》詞:「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黃花,指菊花,菊花秋天開放。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句:意謂是離人帶血的淚,把深秋早晨的楓林染紅了。霜林醉,深秋的楓林經霜變紅,就像人喝醉酒臉色紅暈一樣。

賞析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前幾句化用范文正《蘇幕遮》詞幷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霜葉由靑變紅,故著一「染」字,淚染霜林,文辭旣美,意象又耐人尋味。著一曉字,暗喩霜林的由靑轉紅,似乎衹經過短短的一夜時間。董西廂中這兩句作「莫道男兒心如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淚人眼中血」,張生的唱詞,而《長亭送別》中的鶯鶯的唱詞靑出於藍,也更加婉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捨,常用作餞別之処。
  • 曉來:天亮時。

繙譯

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北方的大雁曏南飛去。早晨是誰把經霜的樹林染得像喝醉了一樣紅?那縂是離別的人的眼淚。

賞析

這首曲以其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出一幅鞦日送別的淒美畫麪。開頭通過“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勾勒出蕭瑟的鞦日景象,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北雁南飛”則更增添了離別的感傷。而“曉來誰染霜林醉?縂是離人淚”巧妙地將經霜變紅的樹林與離人的眼淚聯系起來,意境深遠且極具情感沖擊力,形象地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不捨。全篇語言優美,情感真摯,給人深刻的印象。

王實甫

王實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蹟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套。其中《西廂記》最爲出名,被後人推爲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