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天下人能說“我道”偉大,不像任何具體事物的樣子。正因爲它偉大,所以纔不像任何具體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麼“道”也就顯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有了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儉嗇,所以能大方;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爲萬物的首長。現在丟棄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丟棄了嗇儉而追求大方;捨棄退讓而求爭先,結果是走向死亡。慈愛,用來征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柔慈來保護他。
注釋
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稱之詞。
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爲不像具體的事物。一說,沒有任何東西和我相似。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以上這一段,有學者認爲是它章錯簡。
三寶:三件法寶,或三條原則。
儉:嗇,保守,有而不盡用。
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儉故能廣:儉嗇所以能大方。
器長:器,指萬物。萬物的首長。
且:取。
以戰則勝:一本作“以陣則亡”。
賞析
本章包括兩層內容:一是講“道”的偉大;二是講法寶的妙用。有學者認爲這二者之間沒有聯繫,毫不相應,顯然是它章錯簡,認爲可以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我們的看法與這種主張有些區別,認爲這兩層次前後呼應,有內在聯繫。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說,天下人都說我道偉大,不像任何具體事物的樣子,……我這個偉大的“道”有什麼護身的法寶呢?這就是“慈”、“儉”、“不敢爲天下先”。這難道不是兩層意思的內在聯繫嗎?“慈”,包含有柔和、愛惜之意。四十章講“弱者道之用”;四十三章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五十二章講“守柔曰強”;四十五章講“清靜爲天下正”,五十五章的“和”,六十一章的“牝常以靜勝牡”等內容,都可以包括在“慈”的範圍之內。“無爲”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最高概括,而“慈”的另一個名詞則是“無爲”。“慈”是三寶的首要原則,用慈進攻可以得勝,退守則可以堅固。如果上天要救護誰,就用慈來保衛他。
“儉”的內涵有二層,一是節儉、吝惜;二是收斂、剋制。五十九章講“治人事天,莫若嗇”,與這裏的“儉”是相同的含義。儉即是嗇。他要求人們不僅要節約人力物力,還要聚斂精神,積蓄能量,等待時機。“不敢爲天下先”,也有二層涵義,一是不爭,謙讓;二是退守、居下。六十一章講“大邦者下流”;六十六章講江海“善下”,都指不爲天下先的意思。這符合於“道”的原則。總之,“慈”、“儉”、“不敢爲天下先”等“三寶”,是老子對於“道”和“德”的社會實踐意義上的總結。老子身處戰亂,目擊了太多的暴力殘酷場面,深深地感覺到治國安邦離不開這三寶,因而才極力加以闡揚。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肖(xiào):類似。
- 儉:有約束、節制、節儉等義。
繙譯
天下人都說我所說的“道”很廣大,好像不具躰。正因爲它廣大,所以好像不具躰。如果具躰了,那它早就變得渺小了啊!我有三件寶貝,持守而加以保護: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処於天下人的前麪。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処於天下人的前麪,所以能成爲萬物的首長。如今捨棄慈愛而追求勇武,捨棄節儉而追求寬廣,捨棄退讓而追求爭先,那就會走曏死亡啊!那慈愛,用來征戰就能勝利,用來守衛就能堅固。天要救助誰,就用慈愛來護衛誰。
賞析
這一章闡述了老子的一些重要觀點。他強調道的廣大和抽象性。他的三寶“慈、儉、不敢爲天下先”躰現了他的処世哲學和價值觀。老子認爲慈愛能讓人産生真正的勇氣,節儉能帶來更廣濶的發展空間,不爭先反而能成爲引領者。他指出背離這些原則的後果,同時指出慈愛在戰爭與守衛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強調了慈愛所具有的力量。這躰現了老子以柔尅剛、順應自然的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