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璧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

紫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樓。念璧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青鸞送碧雲句,道霞扃霧鎖不堪憂。情與文梭共織,怨隨宮葉同流。 人間天上兩悠悠。暗淚灑燈篝。記谷口園林,當時驛舍,夢裏曾遊。銀屏低聞笑語,但醉時冉冉醒時愁。擬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
拼音

所属合集

#木蘭花慢

這首詞作於送別李氏一段時間之後,詞人可能已回到臨安,並且接到李氏的來信,與《木蘭花慢·送歸雲去雁》同調、同韻,更見難以忘懷之意。

賞析

上闋的“紫簫吹散”活用弄玉與蕭史的傳說,劈頭就寫出夫婦的離散,也暗示原先的恩愛。“燕子”“空樓”用唐代張尚書姬人關盼盼懷念舊愛,居張氏第中燕子樓十餘年而不嫁的故事,進一步說明自己同李氏間生死不渝的愛情一“空”字,尤能令人聯想到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名句。緊接着連用三種象徵:明月已缺,難以再圓;玉簪中斷,無由再續;覆水入地,無法重收,喻說事情的無可挽回。自古視花好月圓爲美滿的象徵,此時詞人的內心世界中已是“璧月長虧”。“玉簪中斷”句用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從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詩裏用“覆水”傳說的如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情知覆水也難收”,又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覆水難再收”。諸作皆言棄婦事。 以下接着寫從書信中瞭解到李氏的心情。霞、霧一類辭,是唐宋詩詞描寫道家生活的常見語。殷勤的青鳥,捎來了李氏的信。以“碧雲句”,即江淹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擬休上人怨別詩》)。她訴說幽閉在道觀裏的悽寂難堪。雖作了女道士,可情緣難斷,纏綿悱惻之辭,正似蘇蕙織的迴文錦字,又好比唐代宮女的紅葉題詩,飽含多少幽怨;但現實無情,已是仙凡異路了。 下闋寫在悠悠隔絕的痛苦中,轉而追懷往日恩愛。記得彼此初見是在谷口園林的客棧,銀屏掩映,低聲笑語。而此時回想起來,彷彿是場美好的夢。情景冉冉如昨,醒來卻是一片新愁。詞情至此,低徊無已。緊接着忽然掀起高潮。詞人說,難道此生就這樣永遠不能看見了嗎?不,他要拿分收的半鏡,去尋找出高價出售的人,也許有重圓的一日。這結筆二句,仍是用前一首“鸞鑑分收”的故事。不過,前面是取其破鏡之意,這裏卻是用其重圓之義。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夫妻訣別,各執半鏡,約她日後以正月望日賣鏡於都市,冀可相見。後來果真被他言中。(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皇州”即京都,原是故事裏賣鏡的地方,活用不必拘泥。兩詞原是一組,前說被鏡之痛,後說重圓之願。破鏡重圓之一典故的反覆再見,並非雷同的運用,而標誌着詞中悲劇歷程的起點與終點。 從這兩首詞可見孝祥與李氏之間感情的深厚。更可見這兩人在離別之後的無比苦楚。在揭開了詞的本事祕密,明白了詞的微意後,纔好鑑賞詞的藝術。兩詞的意境富於悲劇性的美和韻致。愛情的美好與它的被毀壞,命運的絕望與執着的希冀,形成尖銳的衝突,從而構成詞情詞境的悲劇性。這正是兩詞具有深沉的感動力量,不同於一般悲歡離合的作品的根本原因。 詞人爲了表現自己難言之痛,還採用隱約其辭的藝術手段。他精心靈活地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學中一系列優美的和悲劇性的典故與成語,如“佩解湘腰”、“鸞鑑分收”、“紫簫吹散”、“燕子樓空”、“壁月長虧”、“玉簪中斷”、“紅葉題詩”、“覆水難收”、“天上人間”等等。這些典故與成語,一旦被貫注了詞人的特有情感,被賦予了一定的用意,就獲得了新的生命。不但完美地表現了詞人自己的愛情悲劇,而且也更富於含蓄。其中“佩解湘腰,釵孤楚鬢”等語,還有取《楚辭》幽馨悽美的情韻。特別是破鏡重圓這一典故的反覆出現,起到了貫串上下作用。至於把現境、預想、設想、回憶等時空不同的情景錯綜交織起來,融爲一片,尤能增加詞情的起伏跌宕和詞境的煙水迷離。
張孝祥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