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萬戸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拼音
譯文
千家萬戶都爲滿城荒煙感到悲慘,羣臣們哪天才能再次朝拜君顏?
秋天的槐葉飄落在靜寂的深宮裏,宮中的凝碧池頭卻在高奏管絃!
注釋
菩提寺禁:指作者被安祿山拘於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陽城南龍門,見《能改齋漫錄·卷一一》。
裴迪:唐代詩人,字、號均不詳,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尙書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好友。
凝碧池上作音樂:《通鑑》至德元載(西元七五六年)八月:「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盛奏眾樂;梨園弟子往往噓唏泣下,賊皆露刃睨之。」凝碧池在東都禁苑中,參見《唐六典·卷七》、《唐兩京城坊考·卷五》。
供奉人:在宮中侍奉天子的人,此指樂工。
口號:古詩標題用語。表示隨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見於南朝梁簡文帝《仰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後爲詩人襲用。
萬戸:萬家、萬室。萬,極言其多。漢·班孟堅《西都賦》:「張千門而立萬戸,順陰陽以開闔。」
野煙:指荒僻處的靄靄霧氣。宋·梅聖兪《赴霅任君有詩相送仍懷舊賞因次其韻》:「野煙昏古寺,波影動危樓。」
百僚:一作「百官」。
朝天:朝見天子。宋·張于湖《蝶戀花》詞:「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舉。」
空宮:深宮、冷宮。《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典門戶奉宿衛之臣執干戈守空宮,公卿百寮不知陛下所在,積數年矣。」
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寶十五載(西元七五六年),安祿山兵入長安,曾大宴其部下於此處。
管絃:管樂器與絃樂器。亦泛指樂器。《淮南子·原道訓》:「夫建鐘鼓,列管絃。」
序
這首七言絶句逐層描寫國破之哀,是動亂時代的實錄。全詩以低沉嗚咽的語調傾訴其不幸又無奈的心境,充滿悲憤與哀痛之情。
這首詩前三句逐層描寫國破之哀。首句哀民生凋敝,宮室遭難,滿目煙塵。第二句哀盛世之不再,天子蒙難,百官流離,倉皇失主,詩人忘不了那剛剛逝去的「盛唐氣象」,那安寧富足的開元盛世。但盛世不會再來了,詩人對崇高美的景仰中混和著感傷。這不僅是對一箇李姓王朝的眷念,也是對歷史上曾有過的髙度文明的留戀,是對一箇文化斷層的悲悼。第三句哀宮室之荒蕪:唐代宮中多植槐樹,如今,人去樓空,玉階蒙塵,秋風瑟瑟,百樹凋零,一派冷冷清清的凄凉景象。前三句寫不幸,第四句則筆觸一轉,寫亂賊之「慶幸」,他們狂妄自得,宴飲慶祝,在人民的淚光和詛咒中尋歡作樂,字裏行間充滿了悲憤與哀痛。
這首詩是動亂時代的實錄,苦難心靈的低吟。詩人天性軟弱且又陷身賊中,因此詩作沒有采取激烈的語詞來大膽指斥叛賊,而是以低沉的語調傾訴了一種哀其不幸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辣味不足,温婉有餘。
此詩充溢著亡國的悲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至德二載(西元七五七年)唐軍收復兩京,唐肅宗自鳳翔還長安,凡作過僞官的,都以六等定罪,而王摩詰則因爲這首「凝碧池」詩得到過唐肅宗的嘉許;又加上弟弟王夏卿平亂有功,請求削官爲兄贖罪,得到特別寛恕。由此可見此詩在當時影響之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提:佛教用語。
- 裴迪:王維的好友。
- 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
- 供奉: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的人。
- 百僚:指百官。
- 朝天:朝見天子。
翻譯
千萬戶人家因戰亂而傷心,煙霧瀰漫在田野間,百官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朝見天子呢。秋天槐樹葉飄落在空曠的宮殿裏,凝碧池邊卻正在演奏管絃音樂。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戰亂後淒涼的景象以及凝碧池上的音樂演奏形成鮮明對比,抒發了詩人對國家遭難、百姓受苦的悲痛之情,以及對朝廷和國家命運的憂慮與關切。「萬戶傷心生野煙」生動地展現出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百姓的痛苦。「秋槐葉落空宮裏」烘托出一種寂寥和衰敗的氛圍,而「凝碧池頭奏管絃」則以強烈的反差凸顯出時勢的荒誕和悲哀。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