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爲鄰。

出自 張九齡 的《 送韋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爲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送客南昌尉:送別擔任南昌縣尉的朋友。
  • 離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餞別處。
  • 西候:西邊的驛站。
  • 野花看欲盡:野外的花兒似乎快要開完了。
  • 林鳥聽猶新:林中的鳥鳴聽起來還是那麼新鮮動人。
  • 別酒青門路:在長安城東門的青門外爲朋友餞行。
  • 歸軒白馬津:朋友將乘坐馬車返回,經過白馬津(古代渡口名)。
  • 相知無遠近:真正相知的朋友,無論距離多遠,心都是近的。
  • 萬里尚爲鄰: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鄰居一樣親近。

翻譯

送別擔任南昌縣尉的朋友,我們在西邊的驛站旁的亭子裏,春天已經到來。野外的花兒似乎快要開完了,但林中的鳥鳴聽起來還是那麼新鮮動人。在長安城東門的青門外爲朋友餞行,朋友將乘坐馬車返回,經過白馬津。真正相知的朋友,無論距離多遠,心都是近的,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鄰居一樣親近。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九齡送別朋友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餞行的場景,營造出一種淡淡的離愁別緒。後兩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爲鄰」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理解,即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爲距離的遠近而改變,即使相隔萬里,也如同鄰居一樣親近。這種對友情的堅定信念,使得這首詩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永恆價值。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