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出自 李白 的《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拼音

譯文

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走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峯又銜來一輪好月。 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注釋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爲南方三大名樓,於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 岳陽:即嶽州,以在天嶽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嶽陽市。 下榻(ta):用漢代陳蕃禮徐穉、周璆事,見《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詩注。 行杯:謂傳杯飲酒。 回:迴盪,擺動。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詩人李白的五言律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第25首。此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詩中描寫出詩人在岳陽樓極目遠眺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

賞析

詩的一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盡”字,形容登上岳陽樓,俯瞰下界,岳陽一帶的自然景色一覽無餘。“川迥洞庭開”一句緊承“盡”字而下,具體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無垠、橫無涯際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種汪洋浩瀚、澎湃動盪的氣勢,寫得很動人。此處一個“開”字,即是對那種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寫更爲遼遠的長江。洞庭湖的北面與長江相連,人們在岳陽樓上,隔着那壯闊的湖水,迷茫中長江依稀可見。這兩句意境闊大,詩人煉詞造句給人一種雄渾豪放的感受。 上兩句是俯視下界所見,三四兩句便寫仰觀天宇所感。鴻雁南飛,月升東山,這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客觀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環境氣氛之下,能夠蕩人心神,觸發人的情懷。正如劉勰所說:“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鬱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文心雕龍》)詩人處於浩渺無邊的洞庭之上,那種憂戚煩悶的心情頓時爲之一暢,所以“愁心去”、“好月來”便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暢然一適的愉悅心情。句中的“引”“銜”二字,並不是客觀景物的實寫,而是寫詩人此時此景之下的主觀感受。這兩句是全詩詩眼的所在,寫得精采傳神。 五六兩句極言岳陽樓高聳入雲。意在表明在“雲間”“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連”、“接”,二字,是誇張之筆,用於此處同樣是爲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兩句寫酣飲之樂,詩人醉後翩翩起舞,習習涼風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舉之妙。如上四句敘寫詩人與友人飲酒放樂的情景,因爲是在岳陽樓上,所以敘事中又表現了岳陽樓的高聳。這樣,全詩就完整地寫出了秋風明月下的浩蕩無邊的洞庭夜景,通過優美的意境描寫,表達了詩人流放獲釋以後的喜悅心情。 這首詩是一首五律。就其風格而論,意氣豪放,境界闊大,抒情寫景有一種長風浩蕩的筆力。李白一生的律詩並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較爲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詩。五七律之中,以五律爲主。此詩代表了李白的五言律詩的風格。《唐詩品彙》說:“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氣象雄逸。”《李詩緯》也說:“若太白五律,猶爲古詩之遺,情深而詞顯,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歸,開鬱宣滯,特於《風》、《騷》爲近焉。”這是說李白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詩的遒勁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詞顯、出乎自然的新的特點。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