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覺夏深。

出自 范成大 的《 喜晴
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拼音

《喜晴》是宋代詩人范成大所寫的一篇詩作。范成大喜歡在窗前種梅樹,夏可嘗青梅,冬可賞梅花。這首詩是說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牆角下的竹筍也長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經結束了,天一晴才發現原來已到深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無特殊需要註釋的詞語。

翻譯

窗戶之間的梅子成熟後落了下來,牆下的竹筍已經長成了竹林。連續的陰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經離去,天一晴才發覺夏天已經很深了。

賞析

這首詩語言清新自然。前兩句通過「梅熟落蒂」「筍成出林」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植物的生長變化,讓自然界的景象躍然紙上。後兩句巧妙地以天氣變化來暗示季節的轉換,「連雨不知春去」寫出春日在連綿陰雨中不知不覺消逝,而「一晴方覺夏深」則形象地表現出雨過天晴後,夏天已然深入的感覺,給人以一種時光悄然流逝的感慨,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韻味。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