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埶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出自 李商隱 的《 即目
地寬樓已迥,人更迥於樓。 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 望賒殊易斷,恨久欲難收。 大埶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空園兼樹廢,敗港擁花流。 書去青楓驛,鴻歸杜若洲。 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 更替林鴉恨,驚頻去不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即目:眼前所見。
  • (jiǒng):遠。
  • 細意:細心,細緻的心思。
  • :經歷,觀察。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傷酲(chéng):因酒醉而感到的悲傷。
  • 暮愁:傍晚時的憂愁。
  • 望賒:遠望。
  • :非常,很。
  • :中斷,斷絕。
  • 恨久:長時間的怨恨。
  • 欲難收:難以收回,難以平息。
  • 大埶(shì):大勢,大局。
  • 無利:無益,不利。
  • 多情:情感豐富,多愁善感。
  • 豈自由:怎能自由。
  • 空園:荒廢的園子。
  • 兼樹廢:連同樹木一起荒廢。
  • 敗港:破敗的港口。
  • 擁花流:花朵簇擁着流水。
  • 青楓驛:地名,驛站名。
  • 杜若洲:地名,洲名。
  • 單棲:孤獨地棲息。
  • 應分定:應該是命中註定的。
  • 辭疾:因病辭去職務。
  • 索誰憂:尋求誰的憂慮。
  • 更替:交替,輪換。
  • 林鴉恨:樹林中的烏鴉的怨恨。
  • 驚頻:頻繁地驚動。
  • 去不休:不停地離去。

翻譯

地勢寬闊,樓閣已顯得遙遠,而人的心境比樓閣更加遙遠。 細心觀察春天的景物,酒醉後的悲傷在傍晚時分更加濃烈。 遠望的視線很容易被切斷,長時間的怨恨難以平息。 大局確實不利,多情的人怎能自由。 荒廢的園子連同樹木一起荒廢,破敗的港口花朵簇擁着流水。 書信寄往青楓驛,鴻雁飛往杜若洲。 孤獨地棲息應該是命中註定的,因病辭去職務,尋求誰的憂慮。 交替的是樹林中烏鴉的怨恨,頻繁地驚動,不停地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眼前的景象,通過對比地勢的寬闊與樓閣的遙遠,以及人的心境更加遙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遠離塵囂的情感。詩中「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春天景物的細心觀察,又透露出酒醉後的悲傷和傍晚時分的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多舛的感慨,以及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嚮往。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