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便見仲弓與聖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這段話是二程對《論語》子路篇第十三的解釋。原文爲:“仲弓爲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說的是魯國的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請教怎樣管理政事。孔子告訴他:“先責成手下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讓他們各負其責,赦免他們的小過錯,選拔賢才來任職。”仲弓又問:“怎樣發現並選拔賢才呢?”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至於你不知道的賢才,別人難道還會埋沒他們嗎?”
序
《二程語錄》是北宋思想家程顥、程頤兄弟一生傳道講學言論的結集。二人同爲宋明理學的奠基者,故世稱二程。
賞析
二程作了如下評語:“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就是說,一種心可以導致亡國,一種心可以使國家興盛,全在當政者公私間的一念之差而已。二程的學說被稱作“身心之學”或“心性之學”,主張“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在他們看來,當政者是否具有公心,關乎國家興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國家興盛;沒有公心,一切從私心出發,就會使國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