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菱筍、魚蝦,從水中採得,過半個時辰,則色味俱變;其爲菱筍、魚蝦之形質,依然尚在,而其天則已失矣。諺雲:“死蛟龍,不若活老鼠。”
凡菱筍、魚蝦,從水中採得,過半個時辰,則色味俱變;其爲菱筍、魚蝦之形質,依然尚在,而其天則已失矣。諺雲:“死蛟龍,不若活老鼠。”
拼音
所属合集
賞析
他說:“凡菱筍、魚蝦,從水中採得,過半個時辰,則色味俱變;其爲菱筍、魚蝦之形質,依然尚在,而其天則已失矣。諺雲:‘死蛟龍,不若活老鼠。’可悟作詩文之旨。”在袁枚看來,好詩就像剛從水中採收、打撈上來的菱筍、魚蝦,仍保持食物原有的鮮味,充滿着新鮮靈動之感;惡詩則像死蛟龍,雖然形式、樣貌俱在,但徒具一副骨架,毫無滋味可言。所以說“死蛟龍,不若活老鼠”。文中的“其天則已失”指的就是“色味俱變”之後的了無生氣,表明袁枚寫詩作文倡導“鮮”“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特別需要注釋的詞語。
繙譯
凡是菱角、竹筍、魚、蝦等,從水中採獲後,經過半個時辰,那麽顔色和味道都會改變;它們作爲菱角、竹筍、魚、蝦的外形質地,依然還在,但是它們的天然特性卻已經失去了。諺語說:“死了的蛟龍,不如活著的老鼠。”
賞析
這段話以生動的語言說明了新鮮對於一些事物的重要性。水中採集的物品一旦時間稍長就會變質,即便形態還在,但本質已變。用“死蛟龍,不若活老鼠”這句諺語來加強這種表達,形象地突出了鮮活的價值。雖簡潔但道理深刻,給人以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