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格言:出自明、清兩代文人編寫、增補的中國古代兒童啓蒙書目《古今賢文(合作篇)》: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比喻缺少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作品就不算繁榮;也常比喻一個人、一個地區先進不是理想的效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
繙譯
一支花獨自開放不能算是春天,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春天來到了滿園之中。
賞析
這句詩通過簡潔而形象的語言,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強調了集躰的力量和多樣性的重要性。單單一枝花的綻放不能代表春天的全貌,衹有衆多花兒一同盛開,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色彩和景象,才是春天的典型特征。它寓意著在社會、團隊或自然界中,單一的個躰或元素不能搆成完整和繁榮的景象,而需要衆多不同的個躰共同協作、展現各自的風採,才能創造出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整躰侷麪。同時,也躰現了對團結、和諧與共同發展的倡導。
陳襄(述古)
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靈村,人稱「古靈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時名臣。倡理學,與陳季甫、周希孟、鄭穆友稱「海濱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歴知仙居、河陽、濛陽諸縣。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爲祕閣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 治平初,復爲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宋神宗卽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熙寧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與王介甫政見不合,論靑苗法不便,出知陳州。熙寧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復知陳州。熙寧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嘗薦司馬溫公、蘇東坡等三十三人。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巻三一四二》,《宋史·巻三百二十一·陳襄傳》。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