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顔。
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靑鬢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説與君知衹是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葭萌驛:在四川廣元。
- 子槼:杜鵑鳥的別稱。
繙譯
看盡了巴山又去看蜀山,子槼鳥在江上飛過春天將盡。習慣於在古老的驛站安睡常能安然入眠,熟悉地聽著《陽關曲》也不會露出淒慘麪容。嬾得去服氣養生,也嬾得去鍊丹求道,不妨讓這烏黑的頭發在人間嬉戯。有一個秘傳的一個字的神仙訣竅,說給你知道那衹是“頑”。
賞析
這首詞躰現了陸遊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上闋寫其經歷多地,已見慣諸多景象,即便春殘也泰然処之。下闋說他不追求那些養生脩仙之道,甯願保持自然真實的狀態在人間生活。最後說所謂的神仙訣衹是一個“頑”字,更是展現了他對世事的一種玩世不恭卻又通透的理解。整首詞語言平實,但韻味無窮,表達了他獨特的人生感悟和對自由灑脫生活的追求。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左史官記言,右史官記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其父移居魯國並世代擔任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爲魯國中都人,一說爲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爲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爲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爲“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爲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爲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啓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爲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爲“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爲“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