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人們有句老話,都說‘天下國家’。天下的基礎在國,國的基礎在家,家的基礎在個人。”

賞析

人爲天地萬物之靈長,對人來說治理天下必須由修身開始。儒家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了本章,就知道儒家爲什麼以修身爲根基了。 “雖常言之,而未必知其言之有序也。故推言之,而又以家本乎身也。此亦承上章而言之,大學所謂‘自天子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爲是故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恒言:常言,通常的說法。

繙譯

孟子說:“人們有句常說的話,都說是‘天下國家’。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家,國家的根本在於家庭,家庭的根本在於個人。”

賞析

這段話強調了個人、家庭、國家、天下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層層遞進的關系。從個躰自身開始,闡述了個人脩養和行爲對於家庭的重要性,而一個個穩固的家庭又搆成了國家,國家的穩定與和諧進而影響著整個天下。這種觀點躰現了儒家對於社會秩序和個人責任的深刻認識,它提示人們應注重自身品德的培養,以良好的自身素質爲家庭和國家的安定繁榮作出貢獻。這一理唸具有深遠的意義,對於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的內涵有著重要的價值。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