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談論;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爲。說出話來破壞禮義,這便叫做自己殘害自己。自以爲不能安居於仁,由義而行,這便叫做自己拋棄自己。仁,是人最安穩的住宅;義,是人最中正的道路。空着安穩的住宅而不住,捨棄正確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注釋
暴:殘害,糟蹋。
非:詆譭,破壞。
賞析
本章論仁義爲正道,反對自暴自棄。
孟子認爲,仁和義是人性中最好的品質,糟蹋這些品質,開口說話就破壞禮義,認爲自己不能居仁心、走正路的人,就是自暴自棄的人。這樣的人是可悲的!
有一顆博愛之心,爲人處世不見利忘義,在今天,也是彌足珍貴的。
“自害其身者,不知禮義之爲美而非毀之,雖與之言,必不見信也。自棄其身者,猶知仁義之爲美,但弱於怠惰,自謂必不能行,與之有爲必不能勉也。”
“此章言道本固有而人自絕之,是可哀也。此聖賢之深戒,學者所當猛省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自暴:暴在這裏讀「bào」,自己糟蹋自己。
- 自棄:自己放棄自己。
- 禮義:禮法道義。
- 居仁由義:內心以仁爲居處,行爲遵循義。
翻譯
孟子說:「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談什麼;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有什麼作爲。說話詆譭禮法道義,這就叫自己損害自己;自己不能讓內心堅守仁德並依義而行,這就叫自己拋棄自己。仁德,是人們安適的住宅;道義,是人們正確的道路。荒廢安適的住宅而不居住,捨棄正確的道路而不遵循,可悲啊!」
賞析
這段話強調了自我修養和道德堅守的重要性。孟子指出自暴自棄的人難以與之交流和有所作爲。自暴是言語上違背禮義,自棄是自身不能踐行仁與義。他將仁比作安適的居所,義比作正確的道路,形象地說明人們應該追求和遵循仁與義。同時,對那些不珍惜和踐行仁、義,荒廢其價值的人表示悲哀和惋惜,體現出對道德品質的重視和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