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爲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爲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其設心以爲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公都子說:“匡章,全國都說他不孝,先生和他交往,而且對他禮敬有加,請問這是爲什麼?” 孟子說:“一般所謂不孝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父母的贍養,是第一種不孝;喜歡賭博、喝酒,不管父母的贍養,是第二種不孝;喜歡錢財,偏愛妻子兒女,不管父母的贍養,是第三種不孝;放縱耳目的慾望,使父母蒙受羞辱,是第四種不孝;逞勇好鬥,危及父母,是第五種不孝。章子可有其中的一種嗎?章子呀,不過是父子之間以善相責而不能好好相處。以善相責,是朋友相處的道理。父子之間以善相責,是最傷感情的。章子呀,難道不想有夫妻、母子的團聚?因爲得罪了父親,不能和他親近,所以把妻子兒女趕出門,終身不養育他們。他心想如果不是這樣,那罪過就更大了,這就是章子呀。”

注釋

四支:四體;支,同“肢”。 博弈:六博(古代的一種遊戲)和圍棋。這裏指賭博。 從:同“縱”。戮:羞辱。 很:今作“狠”。 遇:合。 屏(bǐng):趕出。

賞析

本章論孝。 齊國將領匡章,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匡章的父母鬧了矛盾,父親便把母親殺了,隨便埋在馬棧下。這在當時並不犯法。 匡章爲齊將,按傳統禮法,他只能做兩件事:一,委婉地勸父親,但他卻用了責父親以善這種“朋友”之道,父親把他趕走,因此他不能侍奉父親。二,經父親同意後,重新禮葬母親。但父親不同意,因而禮葬不成。父親死後,他又不能違背父願禮葬母親,因爲那是“欺死父”,是不孝。 這樣匡章處在兩難境地:不禮葬母親爲不孝,違背父願禮葬母親也不孝。他萬般無奈,見父親晚年妻死子走,孤苦一人,爲略略安慰父親,匡章便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趕走,讓自己也孤苦一人,以慰父心。 孟子所言五種不孝的表現,在今天並不過時,具有現實意義。 “賊,害也。朋友當相責以善。父子行之,則害天性之恩也。” “此章之旨,於衆所惡而必察焉,可以見聖賢至公至仁之心矣。”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