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

儲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異於人乎?”孟子曰:“何以異於人哉?堯舜與人同耳。”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儲子說:“大王派人來窺探先生,先生真的有跟別人不同之處嗎?” 孟子說:“哪有跟別人不同的呢?堯、舜跟別人也都是一樣的。”

注釋

儲子:齊國人。 瞷(jiàn):窺視。

賞析

孟子到了齊國,齊臣儲子對他說,齊王讓人悄悄地窺視您,您果有與他人不同的地方嗎?大概孟子那時已經名震天下了。 孟子淡淡地說,有什麼不同呢?堯、舜也和常人一樣呢。 由此可知,孟子自視爲堯、舜。他多次講“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看來,他不僅自視爲“名世”的賢人,而且自視爲應運而生的“王者”,自視爲堯、舜之類的聖人。 “瞷,竊視也。聖人亦人耳,豈有異於人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瞷(jiàn):窺視,偷看。

翻譯

儲子說:「齊王派人暗中觀察先生,看先生果真有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嗎?」孟子說:「哪有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呢?堯、舜跟一般人也一樣啊。」

賞析

這段話體現了孟子對於自身以及聖賢的一種觀點。孟子認爲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異於常人之處,而古代的聖王堯舜也是和普通人一樣的,強調了人性的共通性以及聖賢並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形象。這反映了孟子的平等觀念,拉近了聖賢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