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其小者爲小人,養其大者爲大人。
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爲小人,養其大者爲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爲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爲狼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爲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爲尺寸之膚哉?”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人們對於自己的身體,無所不愛。全都愛護,就全都保養。沒有一尺、一寸的肌膚不愛護,那麼就沒有一尺、一寸的肌膚得不到保養。因此,考察他保養得好與不好,難道有別的好辦法嗎?只要看他重點養護的是哪些部分就可以了。身體有至關重要的部分,有微不足道的部分:有小的部分,有大的部分。不要因爲小的部分而損害大的部分,不要因爲微不足道的部分而損害至關重要的部分。能保養好小的部分的是小人,能保養好大的部分的是君子。假如說有這樣一個園藝家,把梧桐、梓樹丟在一邊,而去養護酸棗、荊棘,那麼他就是個不稱職的園藝家。假如有人只保養他的一根手指,而失掉了肩頭、後背的功能,自己卻還不知道,那便是個糊塗蟲。只在吃喝上下工夫的人,人們看不起他,因爲他保養小的部分,而失掉了大的部分。如果講究吃喝的那些人沒丟掉思想的培養,那麼他們吃喝的目的難道只爲保養口腹這些小部分的需要嗎?”
注釋
場師:園藝師。梧:梧桐樹。檟(jiǎ),即楸樹,木理細密,是上等木料。樲(èr):即酸棗。棘:荊棘。
[2]狼疾:即“狼藉”,糊塗。
[3]適:通“啻”(chì),但,只。
賞析
本章仍承前幾章,繼續論述人要注意培養自己天生的“仁義之心”。
孟子用類比論證的方法,從淺近處講起。他說,人對自己的身體,哪部分都愛護。但人的身體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部分,有大的部分。只知保養小的部分便是小人,注重保養大的部分便是君子。孟子還打比方說,假使一位園藝師放棄名貴的梧桐和楸樹,卻去培養廢材般的酸棗和荊棘,他就是個很差勁的園藝師。
孟子指出,假使有人只保養他的一個手指,卻喪失了肩頭背脊,他自己還不明白,那就是個糊塗人了。並由此推論,那些只講吃喝而不注意培養仁義心志的人,就是這樣的糊塗人。
“人於一身,固當兼養,然欲考其所養之善否者,惟在反之於身,以審其輕重而已矣。”
“若使專養口腹,而能不失其大體,專口腹之養,軀命所關,不但爲尺寸之膚而已。但養小之人,無不失其大者,故口腹雖所當養,而終不可以小害大,賤害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