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1],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做了卻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習以爲常卻不知其所以然。終生都順着這條道走,卻不知道這是條什麼道,在人羣中這種人佔多數。”

注釋

著:徹底明白。

賞析

本章講人要活明白,要有終身之志。 但是芸芸衆生卻常常是老這麼做而不明白爲什麼這麼做,習慣了而不知其所以然,終身都走這條路而不知這是條什麼路,這樣的人,就是活得稀裏糊塗的普通人。在黑格爾哲學中,這樣的人是處於“自在”狀態的人,尚沒有達到“自爲”的程度。所謂“自在”狀態,就是缺乏“自覺”的主體意識,不能自己認識自己。所謂“自爲”,就是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凡事都要問個“爲什麼”,做一件事,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做,在生活中不斷反省,認識自己。 孟子一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他始終爲了一個目標,就是實行仁政,可稱得上是一個“自爲”的人。 “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當然,既習矣而猶不識其所以然,所以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