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智者沒有什麼不想知道的,但急於知道當前該做的緊要事情;仁者沒有什麼不愛惜的,但急於先愛親人和賢人。堯、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的事物,是因爲他急於去做眼前的大事,堯、舜的仁德不能遍愛所有的人,是因爲他急於去愛親人和賢人。不能夠實行三年的喪禮,卻仔細地講求緦麻三月,小功五月的喪禮;在尊長面前進餐,大口吃飯,大口喝湯,卻講求不用牙齒咬斷乾肉,這就叫不識大體。”

注釋

緦(sī):麻布之細疏者,文中指緦麻,是喪服五服中最輕的一種,也稱“緦衰”,服期爲三個月。小功:古代喪服名,五服之一,用較粗的熟布製成,服期爲五個月。 放飯:大口吃飯。流歠(chuò):大口喝湯;歠,飲。齒決:用牙齒啃斷東西。

賞析

本章論爲政者當知要務。 孟子用類比論證法。他說,智者沒有什麼不該知曉,但是當前的要務纔是急於解決的;仁者沒有人不該愛,但天下人那麼多,所以要以先愛親人和賢人爲要務。 同理,爲政者應知當務之急。不能抓住了小的卻失去了大的,抓住了次要的卻失去了主要的,因小失大,捨本逐末,這就叫做“不知務”。凡事總有輕重緩急,因此,要抓住當前急切應辦的事先做。 “知者固無不知,然常以所當務者爲急,則事無不治,而其爲知也大矣;仁者固無不愛,然常急於親賢,則恩無不洽,而其爲仁也博矣。” “此章言君子之於道,識其全體,則心不狹;知所先後,則事有序。”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