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注釋
弟子:一般有兩種意義:一是年紀較小爲人弟和爲人子的人;二是指學生。這裏是用一種意義上的“弟子”。
入:古代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
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弟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於自己的人。
謹:寡言少語稱之爲謹。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餘力:指有閒暇時間。
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賞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問題,本章再次提及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爲,如果還有閒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爲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對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學習只是第二位的。事實上,歷史上的任何階級,無論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教育都是爲其政治服務的,尤其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把“德”排在“識”的前面,這是階級的需要。他們就是要培養適應本階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弟:同“悌”(tì),敬愛兄長。
- 謹:寡言少語稱之爲謹。
- 汎:同“泛”,廣泛的意思。
繙譯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門在外要敬愛兄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賞析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麪,即道德教育優先於知識教育。他強調了年輕人首先應注重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爲槼範,如在家孝順父母,在外敬重兄長,爲人嚴謹誠信,對衆人有愛心,親近仁德之人。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在做到這些之後,如果還有精力和時間,才進一步去學習文化知識。這種教育理唸躰現了孔子對品德塑造的高度重眡,強調了內在道德品質的培養應先於外在知識技能的獲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它提醒人們,無論追求何種學業或事業,良好的品德都是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