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帶遠堤,萬里瀉長汀

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生。 知淺懼不周,愛深憂在情。 莓薔橫海外,蕪穢積頹齡。 饑饉不可久,甘心務經營。 千頃帶遠堤,萬里瀉長汀 州流涓澮合,連統塍埒並。 雖非楚宮化,荒闕亦黎萌 雖非鄭白渠,每歲望東京。 天鑑倘不孤,來茲驗微誠。
拼音

譯文

這裏的百姓,非常貧寒。遇到災年就更加困難,我擔心沒有能力救濟他們,憂慮就總是掛在心間。如今災難降臨,莊稼顆粒無收,荒蕪叢生,雜草蔓延。這疾苦要捱到什麼時間呀?不能讓災荒這樣持續下去了,我要幫助他們,度過歲月的難關。要把興修水利的藍圖繪好,築好海堤,護衛良田;挖好鄉村溝渠,引來涓涓流水,澆灌千里沃野,使黎民百姓安居樂業,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這功勞即使比不上鄭渠和白渠,也要讓我的努力和我的真誠,不辜負我熱愛着的百姓和蒼天!

注釋

白石巖:即白石山,在永嘉郡樂城縣(今浙江樂清市)。行田,巡視農田。 小邑:小縣,指樂城縣。居:住。 無生:無法生活。 知:智。知淺:指自己智能淺薄。懼:怕。不周:考慮不周到。 愛深:指對百姓的深深的愛。憂:擔憂。情:心。 舊業:使舊的圃宅。橫:橫陳。海外:海邊。 蕪穢:荒蕪,謂田地不整治而雜草叢生。積:積久。頹齡:衰敗的歲月。 饑饉:饑荒。 甘心:情願。經營:籌劃營造。 幹頃:形容農田之多。堤:這裏指海邊的堤塘。 瀉:水很快地流,這裏指排灌的設想。汀:水邊平地。 州:古代行政單位名。涓:細流。澮:田間小溝。 連:古代行政單位名。塍(chéng):田埂。埒(liè):小界堤。 楚宮:楚丘的富室。楚丘:在今河南滑縣東。化:教化。 荒闕:指災荒歉收之年。黎萌:即“黎民”、百姓。“雖非”二句說,雖不能同衛文公在楚丘的業績相比,但遇上災荒年,也能使百姓受益。 鄭白渠:指鄭國渠和白渠。鄭國渠是戰國末期秦國在韓人鄭國指導下開鑿的。分涇水東流,注入洛水。白渠是漢代白公設計開鑿的。引涇水東南流,注入渭水。 天鑑:指上天監視着下界的善惡。倘:假如。不孤:不負。 茲:來年。驗:檢驗,證明。微誠:微薄的誠心。這二句話是說如果上天不負有心人,來年定能豐收。

《白石巖下徑行田》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所寫的一首五言詩。詩作先籠統而言“災年民無生”,表明自己“愛深憂在情”。繼寫災情實況,引出其理想中的農田水利工程。詩末六句,詩人敘寫自己的心願。該詩體現了詩人既有尋幽探勝,肆意遊遨,“民間聽訟,不復關懷”的一面;又有身處災年,關心黎民,正視現實,注重農業的一面。全詩表達了詩人對貧困人民的同情之情。

賞析

該詩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對民生疾苦的同情,是難能可貴的。《昭明文選》未收此詩,其後的評點家、詩論家亦鮮有言及者,也許是因爲前人覺察到這首詩與謝靈運的爲人和詩風不甚協調而有意迴避之吧。殊不知,從這不協調中,正能發現謝靈運其人其詩的另一側面,因此它更應引起重視。 白石巖,一名白石山,在浙江樂清市西三十里。《溫州志》雲:“山下有白石徑,爲靈運行田之所。”行田,巡視農田。這首詩寫於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期間,其時旱災嚴重,民不聊生。詩開篇二句:“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生。”說小郡縣的百姓平時本來就夠貧寒的了,又逢災年,更加無法存活了。雖然沒有描寫飢寒交迫,不堪其苦的種種慘象,但黎民掙扎於死亡線上的處境,還是不難想象出來的。“知淺懼不周,愛深憂在情”,前句說,作爲太守唯恐智謀短淺,救濟不周(“知”通“智”);後句說,自己對人民是很愛護的,對民生疾苦的憂慮是常掛在心上的。然而,從謝靈運的“懼”、“憂”中,還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患意識和作爲一郡之長的責任感。在這個意義上,謝靈運也可以算是爲元結“導夫先路”的人。 五、六句從“災年”而來,再現田地荒廢的景象。“莓薔橫海外,蕪穢積頹齡。”“莓薔”,一種小草,“橫海外”,極言到處縱橫蔓生;“蕪穢”,荒蕪之狀,“積頹齡”,自謂衰朽無能使災情加劇。後一句又帶有反躬自責之意,作爲一個封建官吏是十分難得的。“饑饉不可久,甘心務經營。”在災害危及小邑之時,太守兼詩人的謝靈運積極籌劃戰勝災害的措施。“千頃”以下四句,就是設想中興修水利、灌溉農田的藍圖。《詩經·小雅·信南山》寫定田界、整田土,以簡樸取勝,謝詩寫“帶遠堤”、“瀉長汀”以壯美見長。“千頃”、“萬里”,從大處落墨。將築堤護田、引水灌田的宏偉景象展現出來,這兩句是從小處着眼,一個“合”字、一個“並”字,見得村村落落,溝渠縱橫,堤壩滿目。這四句雖是想象之詞,卻也頗令人嚮往。 詩人相信經過一番努力“經營”,來歲必定豐稔。“雖非楚宮化,荒闕亦黎萌;雖非鄭白渠,每歲望東京。”楚宮,語出《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於楚宮。”這是稱美衛文公的詩。衛爲狄所滅,衛遺民東徙渡河,居楚丘。在衛文公的率領下,建城市,營宮室,百姓悅之,國家殷富。荒闕,即荒廢,這裏指災年。黎萌,即黎民。謝詩借衛文公的史實,表達了即使荒年也要使百姓生活下去的願望。鄭白渠,指鄭國渠和白渠。鄭國渠,戰國時韓人鄭國說秦所開。白渠,漢白公所開。均在關中。詩人借鄭白渠造福於民的史實,旨在期望興修水利將帶來農業的豐收,達到繁榮富盛的西漢的水平。最後兩句:“天鑑倘不孤,來茲驗微誠。”天鑑,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的神,監視人間。 該詩表現了謝靈運既有尋幽探勝,肆意遊遨,“民間聽訟,不復關懷”的一面;又有身處災年,關心黎民,正視現實,注重農業的一面。他的徜徉山水,有着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僅看到前者,而忽視後者,不免流於片面,有違顧及全人的知人論世之道。 此詩語言質樸,不尚藻飾,雖有用典,但不堆垛,與靈運句句對仗、處處用典、流於晦澀的另一類詩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全詩運之以真情實感、無矯揉造作之嫌,在謝集中當屬不多見的佳作。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