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其一】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
朝遊高原,夕宿蘭渚。
邕邕和鳴,顧眄儔侶。
俛仰慷慨,優遊容與。
【其二】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
朝遊高原,夕宿中洲。
交頸振翼,容與清流。
咀嚼蘭蕙,俯仰優遊。
【其三】
泳彼長川,言息其滸。
陟彼高岡,言刈其楚。
嗟我征邁,獨行踽踽。
仰彼凱風,涕泣如雨。
【其四】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
陟彼高岡,言刈其杞。
嗟我獨征,靡瞻靡恃。
仰彼凱風,載坐載起。
【其五】
穆穆惠風,扇彼輕塵。
奕奕素波,轉此遊鱗。
伊我之勞,有懷遐人。
寤言永思,寔鍾所親。
【其六】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
棄此蓀芷,襲彼蕭艾。
雖曰幽深,豈無顛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其七】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纜轡踟躕,仰顧我友。
【其八】
我友焉之,隔茲山梁。
誰謂河廣,一葦可航。
徒恨永離,逝彼路長。
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其九】
良馬旣閑,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凌厲中原,顧盻生姿。
【其十】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
南凌長阜,北厲清渠。
仰落驚鴻,俯引淵魚。
盤於遊田,其樂只且。
【其十一】
凌高遠盻,俯仰咨嗟。
怨彼幽縶,室邇路遐。
雖有好音,誰與清歌。
雖有姝顔,誰與發華。
仰訊高雲,俯託輕波。
乘流遠遁,抱恨山阿。
【其十二】
輕車迅邁,息彼長林。
春木載榮,布葉垂陰。
習習谷風,吹我素琴。
交交黃鳥,顧儔弄音。
感悟馳情,思我所欽。
心之憂矣,永嘯長吟。
【其十三】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
萋萋綠林,奮榮揚暉。
魚龍瀺灂,山鳥群飛。
駕言出遊,日夕忘歸。
思我良朋,如渴如飢。
願言不獲,愴矣其悲。
【其十四】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其十五】
閑夜肅清,朗月照軒。
微風動袿,組帳高褰。
旨酒盈樽,莫與交歡。
鳴琴在御,誰與鼓彈。
仰慕同趣,其馨若蘭。
佳人不存,能不永嘆。
【其十六】
乘風高逝,遠登靈丘。
託好松喬,攜手俱遊。
朝發太華,夕宿神州。
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其十七】
琴詩自樂,遠遊可珍。
含道獨往,棄智遺身。
寂乎無累,何求於人。
長寄靈岳,怡志養神。
【其十八】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
至人遠鑑,歸之自然。
萬物為一,四海同宅。
與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暫見忽終。
世故紛紜,棄之八戎。
澤雉雖飢,不願園林。
安能服御,勞形苦心。
身貴名賤,榮辱何在。
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拼音
譯文
【其十四】
我們的部隊於蘭圃休息,在青草豐茂的山坡餵馬。
在水邊的原野用石彈(磻)打鳥,在長河裏釣魚。
一邊目送着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揮彈五絃琴。
一舉一動都悠然自得。對大自然的奧妙之道能夠心領神會,十分快樂!
不禁讚賞《莊子》中那位漁翁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工具)的風神。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經死了,這些話跟誰多說了都沒用。
注釋
【其十四】
蘭圃:有蘭草的野地。
秣馬:飼馬。
磻(bō):用生絲做繩繫在箭上射鳥叫做弋,在系箭的絲繩上加系石塊叫做磻。
皋:水邊地。
「流磻平皋」句:在皋澤之地弋鳥。
綸:指釣絲。
五絃:樂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遊心太玄」,是說心中對於道有所領會,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魚竹器名。《莊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魚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說明言論是表達玄理的手段,目的既達,手段就不需要了。
序
贈秀才入軍是嵇康所寫的一組四言古詩,爲送他哥哥嵇喜參軍而作。其中以第十四首最爲有名,流傳千古。而詩中“顧盼生姿”“風馳電逝”等演變爲成語,流傳至今。
賞析
【其十四】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餵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裏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絃琴。他的心神遊於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悟。顯然這裏所寫的與其説是徵人生活,不如説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最後詩人用《莊子》中「匠石斫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嵇喜從軍遠去的惋惜心情。此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二句是歷來爲人們所稱道的妙句。它以凝練的語言傳寫出高士飄然出世、心遊物外的風神,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與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嵇康
嵇康,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爲“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爲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爲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因得罪鍾會,爲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啓發。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爲“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蹟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着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後世學者對他的解讀也趨於多元化。
► 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