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

出自 南北朝庾信 的《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 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
拼音

譯文

老朋友如果還想念我,趁我活著時快來相見。 不要等到我死去之後,徒然聽笛聲而生悲感。

注釋

徐陵(公元507年~公元583年):,字孝穆,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庾信好友,文學上兩人齊名,幷稱“徐庾”。 故人:舊友,指徐陵。 平生時:此生,活著的時候。 “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句:用向秀事。《晉書·向秀傳》記載,向秀與嵇康、呂安爲友,曾一起在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南)灌園,嵇、呂死後,向秀回歸途經嵇康在山陽的舊居時,聞“鄰人有吹笛聲,發聲嘹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思舊賦》)云”。“哀友之不復見,悲己之且偷生”,這就是向秀寫《思舊賦》的主旨。 山陽路:經過山陽。

《寄徐陵》是南北朝詩人庾信旅北時寫給友人徐陵的一首五言詩。全詩通過盼望對方思念,表達詩人思念對方的深沉情感和盼望重聚而又不得見的惆悵心情。 詩作深刻坦誠,質樸有力,角度新穎,別開生面,詞句簡潔,含意雋永。

賞析

這首小詩的開頭一句“故人倘思我”,表現出兩位文學家之間友好親密的感情。此時庾信在北朝,徐陵在南朝,遙遙相隔,卻思念不已,深厚的友誼無以言表。但是,二人畢竟已是垂暮之人。“及此平生時”一句,則道出了庾信內心的感觸,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年裏和徐陵得以相聚,共敍友情。 下兩句“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作者藉用向秀思念友人嵇康,作《思舊賦》的故事,婉曲地表達了內心的擔憂與焦慮。庾信藉用這箇典故是很有深意的,一方面以向秀、嵇康的“遊宴之好”,比照自己與徐陵在梁室昇平時的文學交往和安適的閑散生活;一方面又以向秀、嵇康受司馬氏政權的迫害,或慘死、或偷生的不幸遭遇,暗示自己和徐陵全都處於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早晨是座中客,傍晚就可能成爲刀下鬼了;更何況已到垂暮之年,若不及時相見,恐怕也要落得一箇“空聞吹笛悲”的結局了。 這首詩語似詼諧曠達,實則襟懷鬱憤,“莫待”二字正隱喩此生相見之難。
庾信

庾信

庾(yǔ)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詩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親庾肩吾爲南樑中書令,亦是著名文學家。 ► 3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