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 登樓爲誰思?臨江遲來客。 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拼音

譯文

太陽在遙遠的西方沉落,漫漫長路,依然不見他的蹤影,我的心情,開始焦躁忐忑。 登上高樓,思念何人?望着流逝的江水,悶悶地等待着遠方的友人前來赴約。 分手的時候,他和我約定,十五的晚上,要來看我。 今晚的月亮,早已圓滿無缺,好友卻遲遲沒有前來赴約。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分手如今,望着孤零零的月兒,內心倍感憂傷悽切。 初夏的夜晚,應該並不漫長,可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卻似乎經過了許多歲月。 疏麻的花,依然含苞未放,蘭草的花,卻已屢屢採摘。 搞得也是徒然,前方長路阻隔,無法把鮮花贈送,怎麼安慰遠離的你,孤獨的我? 我焦躁不安,向行人打聽你的消息,翹首等待,等待和你共享重逢的歡樂。

注釋

南樓:始寧墅中一座住宅的門樓。遲:等待。 杳杳(yǎo):深遠幽暗的樣子。 迫:窘迫,着急。 爲誰思:即思念誰。 三五夕:十五日的夜晚。 圓景:月亮。 佳人:指友人。 適:來也。 睽攜(kuíxié):分離。 方:常。 孟夏:初夏。 晦(huì)明:由黑暗到明亮,指一夜。 瑤華、蘭苕(tiáo):皆指香花美草。 搔首:爬弄頭髮,表示焦急。 引領:伸長頸項。 良覿(dí):歡樂的會見。覿,相見。

《南樓中望所遲客》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可以分爲三部分。前八句爲第一部分,寫遲客不至的失望,通過回想月亮最圓、月色最好時與友人會面,更反襯了今日失望的深。中間八句爲第二部分,大量引用《楚辭》中的典故,表現了對友人入骨的思念,也表現了對友人一種溫情的體貼。最後兩句爲第三部分,寫自己在焦急地詢問友人的消息,企望着能與友人歡樂相會。這首詩用典故很多,切對人物心理變化寫的非常細膩、深情。

賞析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這兩句是化用劉向《九嘆·遠逝》:“日杳杳以西頹兮,路長遠而窘迫。”是說落日西沉了,而行人還困於漫漫長途。“杳杳”、“漫漫”兩個疊詞雖是描狀客體,卻也傳達出主體那種莫可如何的惆悵。起句從傍晚寫起,那麼讀者不難想像整個白天如何。“登樓爲誰思?臨江遲來客。”這兩句自問自答,點明題意。下面轉入回想:“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圓景早已滿,佳人猶未適。”回想與友人分別時,約定在十五會面,現在十五早已過去,怎麼還不來呢。“期在三五夕”,月亮最圓、月色最好時會面,那情景該多美。設想的美更反襯了今日失望的深,“早”、“猶”呼應,傳出他深深失望之情。 上面可以說是寫遲客不至的失望,下面八句寫與友人分別以來的情懷。“即事怨睽攜,感物方悽戚。”“即事”、“感物”爲互文,就是遇到事物皆有感觸,比如心中的不如意、物候的變化等。這兩句也就是說,別後以來時時事事都覺着不愉快。“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這裏是化用《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是說初夏夜晚並不長,但在他看來好像一夜就是一年似的。上兩句說別後無時不愁苦,這兩句只寫出夜晚的感受,是以少總多、舉一斑而知全豹的筆法。“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瑤華”、“蘭苕”皆香花美草,古人常摘取它們贈給遠方朋友以爲問候,如《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這些語句跟這兩句詩相似。“瑤花”,據說即麻花,孟夏時它還未開,而“蘭苕”春天就已滋榮了,所以說:“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不能折也好,多次摘也好,都說明他常常想給予朋友以美好的祝願。但是,“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意謂:道路阻隔,音問不通,怎麼能安慰離居的友人呢?這幾句不僅表現了對友人入骨的思念,還表現了對友人一種溫情的體貼,雖然自己是愁苦煎迫,但還想通過贈問,讓友人得到慰解。這是相憐相惜的純真友情。 最後兩句:“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詩經·靜女》有“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話。這兩句說,他在焦急地詢問友人的消息,企望着能與友人歡樂相會。這裏的“搔首”、“引領”是兩個細節,將他“望”的情態寫得更逼真、更鮮明瞭。從結構上說,開始寫“望”,中間寫“想”,這裏又是寫“望”,是個迴應,顯得很是緊湊。而中間的“想”又是從失約推開,寫到別後的思念,順序井然。這都見出謝靈運作品精於結構的特色。 這首詩化用典故很多,細究起來,幾乎每句都有出處,而以用《楚辭》的地方最多。《楚辭》多景物描寫,多用比興(尤其是興),謝靈運的作品亦復如此,加之作者心情也常感悒鬱,自然就會較多襲用《楚辭》語句了。但這首詩,並不給人餖飣生硬的感覺,正如方東樹所言,他的用典“見似白道”(《昭昧詹言》卷五)。這也是他的高妙處。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