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堪梅子酸時,楊花飛絮,亂鶯鬧、催將春去。

出自 吳淑姬 的《 祝英臺近 · 春恨
粉痕銷,芳信斷,好夢又無據。病酒無聊,敧枕聽春雨。斷腸曲曲屏山,溫溫瀋水,都是舊、看承人處。 久離阻。應念一點芳心,閒愁知幾許。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覷。可堪梅子酸時,楊花飛絮,亂鶯鬧、催將春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ī):傾斜。
  • 看承:對待。
  • 菱花:鏡子的代稱。古代銅鏡背面多鑄有菱花圖案。

翻譯

脂粉的痕跡已消退,情人的音信也斷絕,美好的夢境又毫無依據。借酒消愁卻依然無聊,斜靠在枕上聽着春雨聲。那曲折的屏風山令人斷腸,那溫暖的沉香爐,都是舊日與心上人相處的地方。

長久的離別阻礙着我們。應想到我這一片芳心,閒愁又有多少呢。偷偷照着鏡子,清瘦的面容自己都羞於看。怎堪忍受梅子變酸的時候,楊花如飛絮般飄舞,黃鶯亂啼,催促着春天離去。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的春恨與離愁。上闋通過描寫粉痕銷、芳信斷、好夢無據以及病酒聽春雨等情景,營造出一種孤獨、寂寞和哀怨的氛圍。曲曲屏山、溫溫瀋水等舊地的回憶,更增添了女子的憂傷。下闋進一步表達了女子久離相思的愁苦,芳心暗許卻飽受離別之苦,容顏清瘦而自慚。最後以梅子酸、楊花飛絮、亂鶯鬧等景象,烘托出春天即將離去的無奈和時光的流逝,也象徵着女子美好時光的消逝和青春的漸逝。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悽美,將女子的細膩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吳淑姬

吳淑姬

北宋湖州人,失其本名,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後在世。父爲秀才。家貧,貌美,慧而能詩詞。爲富家子年據,或投郡訴其奸淫,時(在乾道中)王十朋爲湖州守,判處徒刑。郡僚相與詣理院觀之,乃具酒引使至席,命脫枷侍飲,即席成二詞,眾皆嘆賞。明日,以告十朋,言其冤,乃釋放。後爲周姓子買以爲妾,名曰淑姬。(按《誠齋雜記》中所載之吳淑姬,乃汾陰人,嫁士人楊子治,與湖州之吳淑姬爲二人。)淑姬工詞。有《陽春白雪詞》五卷,黃昇《花庵詞選》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詞五卷,佳處不減李易安。”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