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
有來豈不疾,良遊常蹉跎。
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
無爲牽所思,南榮戒其多。
拼音
譯文
明白了《詩經·唐風·蟋蟀》的意思也弄懂了《詩·小雅·伐木》是勞動者的歌。
可是歲月往來倏忽美景良遊常因不得其時而錯過,這一回終於沒有錯過了!
我們在大街上逍遙而過直奔西池,還真希望這樣的日子能常有啊!
在紆迴的西池路上有高陵城闕,在望高臺之上則可遠眺飛霞。
和風吹拂,輕搖着苑囿中繁茂的草木,白雲如絮,屯聚在層巒深處。一片清新,一片幽麗。
遊覽中,不覺天色漸晚,在夕陽斜照之下,飛鳥歸巢,鳴叫着歡聚枝頭。此刻,落日的餘暉流灑在池面樹梢,水含清光,樹現秀色,水清木華,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
沿着生滿香草的小洲提起衣襟涉水而過,手攀芳林枝條細細把玩讓人留戀徘徊。
日月不居青春難駐不知錯過了多少良遊機緣,而今垂垂老矣面對暮年暮景該當如何呢?
不要汲汲於功名利祿攖於世網自受其害啊。老子的門徒庚桑楚已經教導他的學生南榮趎過很多這樣的話了。
注釋
蟋蟀:《詩經·唐風·蟋蟀》。
勞者歌:《詩·小雅·伐木》。
蹉跎:指虛度光陰,任由時光流逝卻毫無作爲,可以用於形容人做事毫無鬥志,浪費時間。
屢:多次。
回阡:曲折的道路。
惠風:和風。
景昃:太陽偏西。
褰裳:撩起下裳。
愆:錯過;耽誤。
賞析
開頭兩句,借《詩經》的兩首詩言志抒懷,無端而來,突兀而起,出手不凡。“悟彼蟋蟀唱”,指《唐風·蟋蟀》所寫的人生道理,既要及時行樂,又要自警不要太過分,以免自取滅亡。“信此勞者歌”,指《小雅·伐木》所寫的交友道理,勞者相與“伐木丁丁”,鳥兒相與“嚶嚶求友”,烏兒尚知求友,人不可無友。詩人撮取兩詩大意,抒寫結交良友,暢遊山水的情志。可是,歲月倏忽,美景良遊常因不得其時而錯過,故而緊接出:“有來豈不疾,良遊常蹉跎。”它又包含着逝者不可及,來者猶可追的意思,表達出此次得與友朋遊覽西池的滿足。於是五六兩句直扣本題,轉入出遊西池的敘述:“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一寫結伴出遊,穿過街市,逍遙容與;一寫殷望此路常經,良遊永得,顯露出出遊西池的歡欣心情。
在紆迴的西池路上,有高陵城闕在望,高臺之上則可遠眺飛霞麗景,所以說:“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飛霞。”一路前行,風光滿目,美不勝收。在大自然的感召下,詩人情動於中而辭見於外,將西池清美景色一一收攬筆底,連續寫出四句:“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和風吹拂,輕搖着苑囿中繁茂的草木,白雲如絮,屯聚在層巒深處。一片清新,一片幽麗。遊覽中,不覺天色漸晚,在夕陽斜照之下,飛鳥歸巢,鳴叫着歡聚枝頭。此刻,落日的餘暉流灑在池面樹梢,水含清光,樹現秀色,水清木華,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這四句寫高低遠近之景,動靜相間,視聽並用,清麗騷雅,格高調逸,充滿良遊樂趣。西池的美景使詩人流連忘返,雖已暮色黃昏,猶然賞愛不盡,滯而不去,故而說:“襄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上句寫沿着生滿香草的小洲,提起衣襟涉水遊覽的情趣,下句寫手攀芳林枝條,細細把玩,留戀徘徊的情景。芳柯與蘭沚,和上句“水木湛清華”相照應,但在視聽之外又用了嗅覺,芳馨幽香,沁人肺腑,進一層豐富了西池的動人之處。
西池的景色,使人陶醉,而日暮昏黃之景又觸發了詩人遲暮之感,因而取用屈原的象徵手法,傾吐時不我待的情懷:“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日月不居,青春難駐,不知錯過了多少良遊機緣,而今垂垂老矣,面對暮年暮景,該當如何呢?在深刻的人生自我反思中,詩人終於從《莊子》尋到了答案,這就是:“無爲牽所思,南榮戒其多。”世俗之人,汲汲於功名利祿,攖於世網,自受其害,能從中醒悟,迷途知返者實在不多。可是,遠在上古之世,老子的門徒庚桑楚已經教導他的學生南榮趎說:“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慮營營。”後來,南榮趎又就教於老子。進一步領悟到守道抱一,忘我忘世,無慾無心的至道,因而自戒俗念之多,深得全年養生之術。所以這收尾兩句,實際上是詩人自我誡勉之辭,目的仍在於澄心悟道,摒棄俗念,不爲功名所累,而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山水之樂。
謝混在山水文學史上是一個頗受重視的作家,這首詩又是他的代表作。《宋書·謝靈運傳論》說:“仲文始革孫許之風,叔源大變太元之氣。”檀道鸞《續晉陽秋》也說玄言詩“至義熙中謝混始改”。可見在改變玄言詩風,創作山水新詩的文學發展過程中,謝混無可懷疑地有蓽路藍縷之功,是他的族侄謝靈運的先驅者。從這首詩也可見出他在玄風瀰漫詩壇的情況下,爲開拓新路,變革詩風所作出的努力,頗能令人一新耳目。謝混的《遊西池》,集中力量刻畫山水景物的詩篇,纔開始給玄言氣氛籠罩着的士族詩壇帶來了一點新鮮的空氣,衝散了長期來講玄理的文辭,使虛浮的玄音漸趨淡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蹉跎:時間白白地耽誤過去。
- 城肆:城市中的集市。
- 願言:思念殷切的樣子。
- 阡:田地中間南北方向的小路。
- 陵闕:陵墓前兩邊的石闕。
- 昃(zè):太陽西斜。
-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 徙倚:徘徊。
- 愆(qiān):耽誤。
翻譯
領悟那蟋蟀的哀唱,相信這勞作者的歌謠。有來的時候豈能不快速,美好的遊覽常常被耽擱。自在地穿越城市集市,希望能屢屢經過這裏。曲折的小路連接着陵墓石闕,高高的臺榭眺望飛霞。和風吹蕩繁茂的園林,白雲停聚在高山。太陽西斜羣鳥聚集,水和樹木清澈而顯華美。提起衣裳沿着蘭草沙渚,徘徊留戀牽引着香草。美人耽誤了歲月時光,晚年會是怎樣呢?不要爲思念所牽累,南榮應戒止過多。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遊覽西池的所見所感。詩中從蟋蟀、勞歌起筆,引發關於時光和人生的思考。描寫了城市、小路、陵闕、高臺等場景,展現出豐富的景觀。如「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等句,畫面感極強,體現出大自然的美好與清新。詩中還穿插了對美人遲暮的感慨,以及對不要過度思慮的勸誡。整體意境清幽雅緻,語言優美流暢,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某種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