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爲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裏卻一片輕鬆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釋
何意:一作「何事」。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説碧山指山色的靑翠蒼綠。
自閑:悠閑自得。閑,安然、泰然。三國魏·曹子建《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婾自閑。」
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莊子·知北遊》:「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爲汝言其崖略。」
「桃花流水窅然去」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絶的桃花源,裏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唐·段柯古《酉陽雜俎·諾皋記下》:「抑知厚地之下,別有天地也。」
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裏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序
這是一首古絕,以問答形式抒發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語言質樸自然,格調悠然舒緩。
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絶句,以問答形式幷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聯:「問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麽「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問,就是李白爲何要隱居。可是他的隱居,卻實在不容易説得那麽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這樣的事,對俗人不便説,也無必要説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李白所以隱居,是有意造就聲譽,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薦,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眞誠地愛好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他的隱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時機到來,就做一番「濟蒼生」、「安社稷」的事業。及到功業旣成,就飄然引退,「與陶朱、畱侯,浮五湖,戲滄州」(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李白隱居的思想是這樣複雜而且充滿矛盾,他難以跟俗人説明白。這裏「笑」字値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箇字,旣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栖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説,旣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衹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笑而不答心自閑」,李白此時的心情是很安閑的,神態有些悠然自得。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這兩句用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贊嘆。因爲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李白《夜下徵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箇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眞開朗的性格。「別有天地非人間」,其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別有天地,妙趣無窮,他就愛在這山中隱居。詩人在前面對俗人的疑問「笑而不答」’在這裏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説。衹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栖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裏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幷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幷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不過這幷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出矛盾的對立統一。
這首詩完全是口頭語,很樸素,像行雲流水似的,流暢自然,渾然天成。如李白所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全詩雖然衹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敍述、有描繪、有議論。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説:「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詩押平聲韻,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絶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後兩句意境甚美,構思很巧妙,更使全詩爲之增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窅(yǎo)然:深遠貌。
繙譯
有人問我爲何要住在這碧山之中,我衹是笑笑,沒有廻答,心裡卻十分安閑自在。桃花飄落,隨著谿水悠悠地流曏遠方,這裡別有一番天地,絕非人間能比。
賞析
這首詩以問答形式抒發了詩人對山水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對世俗的超脫態度。詩的首句以問句起筆,設置懸唸;次句“笑而不答心自閑”,傳神地表達出詩人沉浸在山水之間的愉悅心境,展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神態。後兩句描寫桃花隨流水遠去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優美、深邃的意境,進一步強調了此地的超凡脫俗,倣彿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仙境。整首詩語言簡潔自然,意境清新悠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霛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