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
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
息交遊閑業,臥起弄書琴。
園蔬有餘滋,舊穀猶儲今。
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
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
拼音
譯文
堂前林木鬱葱葱,仲夏積蓄清凉蔭。
季候南風陣陣來,旋風吹開我衣襟。
離開官場操閑業,終日讀書與彈琴。
園中蔬菜用不盡,往年陳穀存至今。
經營生活總有限,超過需求非所欽。
我自春秫釀美酒,酒熟自斟還自飲。
幼子玩耍在身邊,咿啞學語未正音。
生活淳眞又歡樂,功名富貴似浮雲。
遙望白雲去悠悠,深深懷念古聖人。
注釋
郭主簿:名字及生平事迹不詳。主簿,州縣主管薄書一類的官,應當是詩人的朋友。
藹藹(ǎi):茂盛的樣子。
中夏:夏季之中。
貯(zhù):儲存、積蓄,這裏用以形容樹蔭的茂密濃厚。
凱風:指南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
因時:按照季節。
回飆(biāo):回旋的風。
息交:停止官場中的交往。
遊:優遊。
閑業:指書琴等六藝,與仕途「正業」相對而言。
臥起:指夜間和白天。
餘:多餘、過賸。
滋:生長繁殖。
猶儲今:還儲存至今。
營己:經營自己的生活。
良:很。
極:極限。
過足:過多。
欽:羨慕。
舂(chōng):搗掉穀類的殻皮。
秫(shú):即粘高粱。多用以釀酒。
自斟:自飲。斟,往杯中倒酒。
弱子:幼小的兒子。
戲:玩耍。
學語未成音:剛學説後,吐字不清。
眞:淳眞,天眞。
聊:暫且。
華簪(zān):華貴的髮簪。這裏比喩華冠,指做官。
白雲:代指古時聖人。《莊子·天地》:「夫聖人,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懷古:即表示自己欲倣效古時聖人。
一何:多麽。
序
《和郭主簿二首》是晉宋時期大詩人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這是第一首詩,作於仲夏之季,詩中以輕鬆愉快的筆觸描述了詩人的閑適生活,充分展示了閑適自足的樂趣,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恬淡自甘的心境。全詩格調卓奇豪放。
賞析
郭主簿,事迹不詳,主簿,州縣主管薄書一類的官,應當是詩人的朋友。該詩是與郭主簿相唱和的詩。
該詩通過對仲夏時節,詩人閑適生活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恬淡自甘的心境。詩的前四句寫景,堂前林木茂盛,所以雖時至仲夏,堂上仍很清凉。南風不時吹來,拂動著我的衣襟。這幾句把詩人在炎熱的仲夏,坐在陰凉的堂前,悠閑舒適的情態刻畫出來。
此詩作年眾説紛紜,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根據其《命子》、《責子》二詩推算,係於義熙四年(公元408年)淵明四十四歲時作,較爲可信。在此之前,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因「親老家貧」,「耕織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歸去來辭序》),曾幾度出仕,最後一次是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四十一歲時出任彭澤令,在官八十餘日,因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嚮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蕭統《陶淵明傳》)。在這十三年間,東晉內亂迭起,到處腥風血雨,官場腐敗,人心險惡,世風僞詐,哀鴻遍野。處在這樣動亂、黑暗的時代,庶族出身、家道中衰的陶淵明,雖然有過「猛志逸四海」,「大濟於蒼生」的宏圖壯志,結果也必然是「有志不獲騁」(《雜詩》之二)。於是,他便歸隱潯陽,開始了躬耕田園的生活。《和郭主簿》就是他歸家二年後所作。這一首描寫了夏日鄉居的淳樸、悠閑生活,表現出擺脫官場牢籠之後那種輕鬆自得、懷安知足的樂趣。
此詩最大的特點是平淡衝和,意境渾成,令人感到淳眞親切、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通篇展現的都是人們習見熟知的日常生活,「情眞景眞,事眞意眞。」(陳繹曾《詩譜》)雖如敍家常,然皆一一從胸中流出,毫無矯揉造作的痕迹,因而使人倍感親切。無論寫景、敍事、抒情,都無不緊扣一箇「樂」字。你看,堂前夏木蔭蔭,南風(凱風)清凉習習,這是鄉村景物之樂;旣無公衙之役,又無車馬之喧,杜門謝客,讀書彈琴,起臥自由,這是精神生活之樂;園地蔬菜有餘,往年存糧猶儲,維持生活之需其實有限,够喫即可,過分的富足幷非詩人所欽羨,這是物質滿足之樂;有粘稻舂搗釀酒,詩人盡可自斟自酌,比起官場玉液瓊漿的虛僞應酬,更見淳樸實惠,這是嗜好滿足之樂;與妻室兒女團聚,尤其有小兒子不時偎倚嬉戲身邊,那呀呀學語的神態,眞是天眞可愛,這是天倫之樂。有此數樂,即可忘卻那些仕宦富貴及其烏煙瘴氣,這又是隱逸恬淡之樂。總之,景是樂景,事皆樂事,則情趣之樂不言而喩;這就構成了情景交融,物我渾成的意境。詩人襟懷坦率,無隱避,無虛浮,無夸張,純以淳樸的眞情動人。讀者彷彿隨著詩人的筆端走進那寧靜、清幽的村莊,領略那繁木林蔭之下凉風吹襟的愜意,聆聽那朗朗的書聲和悠然的琴韻,看到小康和諧的農家、自斟自酌的酒翁和那父子嬉戲的樂趣,幷體會到詩人那返樸歸眞、陶然自得的心態。
這首詩用的是白描手法和本色無華的語言。全詩未用典故,不施藻繪,旣無比興對偶,亦未渲染鋪張,衹用疏淡自然的筆調精煉地勾勒,形象卻十分生動鮮明。正如唐順之所評:「陶彭澤未嘗較音律,雕文句,但信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答茅鹿門知縣》)當然,這種「本色高」,幷非率爾脫口而成,乃是千錘百煉之後,落盡芬華,方可歸於本色自然。所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眞淳。」(元好問《論詩絶句》)衹有「大匠運斤」,纔能無斧鑿痕迹。本色無華,幷非質木淺陋。試看首二句寫景,未用麗詞奇語,但著一平常「貯」字,就彷彿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蔭下貯存了一甕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則平淡中有醇味,樸素中見奇趣。又如「臥起弄書琴」,「弄」字本亦尋常,但用在此處,卻微妙地寫出了那種悠然自得、逍遙無拘的樂趣,而又與上句「閑業」相應。再有,全詩雖未用比興,幾乎都是寫實,但從意象上看,那藹藹的林蔭,清凉的凱風,悠悠的白雲,再聯繫結尾的「懷古」(懷念古人不慕名利的高尙行迹,亦自申己志),不可能與詩人那純眞的品格,坦蕩的襟懷,高潔的節操,全無相關、全無象徵之類的聯繫。這正是不工而工的藝術化境之奧妙所在。所以蘇東坡評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劉克莊説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係灼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 藹藹(ǎi ǎi):茂盛的樣子。
- 中夏:夏季之中。
- 貯(zhù):貯存,這裡指夏日樹林中隂涼。
- 凱風:南風。
- 廻飆(biāo):廻鏇的風。
-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 }
繙譯
{ 堂前林木茂盛,在夏季裡貯存了清涼的樹廕;南風吹適時而來,廻鏇的風吹開我的衣襟。 停止了世俗的交往,安閑地做些閑適的事情,臥躺起身撫弄書琴。 園子裡的蔬菜生長得肥美多汁,去年的穀物到現在還儲存著。 經營自己的生活確實有個限度,過度的富足竝非我所欽珮的。 舂擣高粱來釀造美酒,酒熟後我自己斟飲, 幼子在我身旁嬉戯,學說話還不成音。 這等事真是快樂,姑且用它來忘卻官場的榮華富貴。 遙遙地望著白雲,懷古之情何等深沉。 }
賞析
{ 這首詩描繪了陶淵明閑適、甯靜的田園生活。詩的開頭描繪了堂前茂盛的樹林和夏日的清涼,展現出一種自然的美好。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閑適的生活狀態,停止了世俗的交往,享受著撫琴讀書的樂趣。然後,提到了園中的蔬菜和儲存的穀物,表現出生活的自給自足。詩人對過度的富足竝不追求,躰現了他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態度。釀酒自斟、幼子嬉戯的場景,更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和溫馨。最後,詩人望著白雲,懷古之情油然而生,使整首詩在甯靜的氛圍中又蘊含了一絲深沉的情感。
這首詩語言自然質樸,意境清新優美,生動地展現了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表達了他對簡單、甯靜、自由生活的曏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