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裏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拼音

注釋

除夜:除夕。 石湖:今江蘇蘇州西南。 苕溪:浙江吳興縣的別稱,因境內苕溪得名。吳興即湖州(宋時湖州治所在吳興),時姜夔安家於此。 草:夏校本、陸本、許本幷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蕩子賦》:“細草橫階隨意生。” 吳宮:蘇州有春秋時代吳國宮殿的遺址。 迢迢:遙遠的樣子。杜牧《寄揚州韓判官》詩:“靑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是中國南宋詩人姜夔作的七言絕句,共有十首。十首詩平易淺顯,韻味華美,作者用極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寫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時,沿途所見的幽雅景緻。

賞析

該詞極具蕭散簡遠之神。細草、沙地、吳宮、烟水、梅花、竹叢、石橋,建構出一箇幽冷、蕭索、縹緲的世界,人的靈魂似乎隨著迢迢的流水、飄浮的暗香徜徉。寫梅花遺貌得神,畫圖難足。清劉熙載《藝槪》云:“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此詩寫梅亦如是。結句暢達悠揚。清幽冷寂的氛圍中,愈能體味姜夔何以“體貌清瑩,望之若神僊中人”(張羽《白石道人傳》)。 這首詩平易淺顯,韻味華美。作者用極其自然逼眞的手法,寫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時,沿途所見的幽雅景致。當時,作者在除夕的晚上,與好友分手,興高采烈地乘船歸回居地,心情是比較歡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較輕鬆活潑。首句“細草穿沙雪半消”,點明時在除夕,是冬去春來,雪半消、草發芽的季節。這寫是途中所見的近景。二句“吳宮煙冷水迢迢”是寫遠景。小舟疾駛,那高大華麗的吳宮,被茫茫霧氣籠罩,漸漸隱沒在遠處。三句轉寫眼前,“梅花竹裏無人見”。輕疾的小舟,路過高潔、清雅、傲氣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種樂趣。四句以“一夜吹香過石橋”作結,“一夜香”旣與上句“梅花”銜接,又啓句中“過石橋”。至此,把詩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喩出來。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爲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