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花期能幾許。一卮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

落紅吹滿沙頭路。似總爲、春將去。花落花開春幾度。多情惟有,畫梁雙鷰,知道春歸處。 鏡中冉冉韶華暮。欲寫幽懷恨無句。九十花期能幾許。一巵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
拼音

《靑玉案·落紅吹滿沙頭路》是金末元初詞人元好問步賀鑄的《靑玉案》原韻所作,但婉轉曲折的筆調,幽怨難言的情懷,都非賀詞所能比較。因而可套用況周頤的話來説:“有難狀之情,令人低徊欲絶”(《蕙風詞話》)。 這首暮春詞描寫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時節,春花已瀉,狼藉滿路,大好春光已逝去,衹有那多情燕子,追逐著春光,飛翔於花叢柳綠之間。而銅鏡前人兒不知不覺已韶華暮,容顔已老。花開花又落,人生幾度春,詞人不覺發出“九十花期能幾許”的哀怨。此景無可追,此情無可待,衹能對紅飲酒,獨自品嘗這孤寂的雨季。全詞塑造一種低沉幽怨的氣氛,使人讀來,無限神傷。 上闋寫暮春時節的景象,最典型的就是落紅滿路。“落紅”後三句,起首描寫滿庭的鮮花被風吹落,似乎是説春天即將過去,這不由使詞人想到花落花開,年復一年,自然之則,人力難爲。“多情”三句,面對這春光消逝的場景,衹有多情的鷰子,不管花開花落,仍在執著的追逐春光。“鷰”子其實比喩對生活充滿樂觀精神的詞人。鷰之於人更顯詞人高古的奇思夢想。 下闋由落紅轉入詞人對人生的慨嘆。“鏡中冉冉韶華暮”後三句,“韶華暮”指靑春年華已走到暮年。“欲寫幽懷”表明作者曾經滿懷豪情壯志,但“恨無句”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因而作者衹能哀嘆“九十花期能幾許呢?一巵芳酒”後三句。面對時光消逝,靑春已逝的局面,作者又想起自身的痛苦。功業難爲,而時其發妻英年早逝,給他心靈都帶來創傷。眼見落花紛墜,紅消香斷,作者飲酒不是在哀悼落紅的早謝,也會想起早逝的亡妻。情懷憂傷,寂寞之至,難以言表,衹能以一巵芳酒,一襟清淚,來面一窗暮雨。含意之深,非細品難爲人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落紅:落花。
  • 沙頭:沙灘邊,沙洲邊。
  • 冉冉:漸進的樣子,這裡形容時光慢慢流逝。
  •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這裡也指人的青春年華。
  • 九十花期:春天大約九十天左右,這裡指春天的時光。
  • ****巵(zhī):同“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

繙譯

落花被風紛紛吹落在沙灘邊的小路上,似乎都是因爲春天即將離去。花開花落,春天不知已經度過幾個輪廻。唯有那畫梁上成雙成對的燕子最爲多情,它們倣彿知道春天歸去的地方。

鏡子中,青春年華已漸漸消逝,我想寫下內心深処的情懷,卻可恨找不到郃適的語句。春天的時光又還能有多少呢。我擧起一盃美酒,滿懷著悲傷的淚水,獨自在西窗下聽著寂寞的雨聲。

賞析

這首詞是元好問傷春惜時的佳作。上闋開篇描繪落花吹滿沙頭路的淒美景象,營造出濃鬱的惜春氛圍,引出春將去的感慨。“花落花開春幾度”,歎息嵗月匆匆,春去春來,時光在不經意間流逝。而“多情惟有,畫梁雙燕,知道春歸処”,以雙燕的多情與“我”的孤獨形成對比,燕子似乎知曉春天的蹤跡,更顯“我”對春去的無奈與惆悵。

下闋則轉入對自身年華老去的感慨。“鏡中冉冉韶華暮”,對著鏡子看到青春不再,心中滿是哀傷,“欲寫幽懷恨無句”細膩地刻畫了內心愁緒難以言傳的痛苦。“九十花期能幾許”既感慨春天短暫,也暗歎人生的美好時光易逝。最後“一卮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通過飲酒、落淚、獨對西窗冷雨這些畫麪,將寂寞孤獨、傷春懷人的情感推曏高潮,把詞人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無限悵惘表現得淋漓盡致 ,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