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
拼音

譯文

躺在水邊閣樓的竹蓆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雲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使它們漸漸斂收。紅豔豔蓮花互相倚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閒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閒自在地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只覺得近來上樓嬾登梯。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嵎「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祁之作。 鵝湖:《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迴四十餘里。其影入於縣南西湖。諸峯聯絡,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峯頂三峯挺秀。《鄱陽志》云:『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鵝湖。」宋 淳熙二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兄弟講學鵝湖寺,後人立爲四賢堂。淳祐中賜額「文宗書院」,明 正德中徙於山巓,改名「鵝湖書院」。 「鵝湖歸,病起作」:《花菴詞選》作「秋意」。 簟(diàn):竹蓆。 溪堂:臨溪的堂舍。 收:斂收。 如醉:《花菴詞選》作「如怨」。 無言:不鳴。 咄咄:用殷浩事,表示失意的感嘆。《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傳》:「(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意爲「哎哎,這真是怪事!」)而已。」南朝 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黜免》:「殷中軍(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休休:用司空圖事。唐 司空圖爲其所建的濯纓亭取的別名。意謂量才、揣分兼耄聵皆宜退休。後亦用爲表示桑楡晚景的典故。《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傳下·司空圖傳〉》:「司空圖,字表聖,本臨淄人。……有先人別墅在中條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晚年爲文尤事放逹。甞擬白居易《醉吟傳》爲《休休亭記》曰:『司空氏禎貽溪之休休亭,本名濯纓亭,爲陜軍所焚。(唐昭宗)天復癸亥歲,復葺於壊垣之中,乃更名曰「休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蓋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又宜休也。』」《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四·〈卓行列傳·司空圖傳〉》:「司空圖,字表聖,河中 虞鄉人。……圖本居中條山 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誌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惰,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爲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云。」 「一丘一壑也風流」句: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南朝 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品藻》:「(晉)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世説新語·巧蓺》:「顧長康(愷之)畫謝幼輿(鯤)在巖石裏。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風流,優美,有風韻。 筋力:精力。 但:衹。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句:唐·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詩:「興情逢酒在,筋力上樓知。」宋·兪文豹《吹劍錄》「古今詩人,間見層出,極有佳句,無人收拾,盡成遺珠。……陳秋塘詩:『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南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秋塘陳敬甫善有《雪篷夜話》三卷,淳熙間一豪士。」據知陳秋塘名善,字敬甫,號秋塘,雖有淳熙間已以豪士知名,而行輩則稍晚於稼軒。清·況周頤《蕙風詞話》云:「《吹劍錄》云:『古今詩人間出,極有佳句。無人收拾,盡成遺珠。陳秋塘詩:「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按此二句乃稼軒詞《鷓鴣天》歇拍。稼軒倚聲大家,行輩在秋塘稍前,何至取材秋塘詩句。秋塘平昔以才氣自豪,亦豈肯沿襲近人所作。或者俞文豹氏誤記辛詞為陳詩耶。此二句入詞則佳,入詩便稍覺未合。詞與詩體格不同處,其消息即此可參。」

這首詞寫病後的生活和感受。上闋寫病休中所見盛夏景色。可起句一派秋涼,躺在水邊閣樓的竹蓆上,清冷冷好似涼秋,片片的浮雲順水悠悠,黃昏的暮色將它們漸漸收斂。晚閒,有心如止水的況味。後二句紅豔豔蓮花互相依靠,簡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鳥安閒靜默,定然是獨個兒在發愁。 下闋寫病後所感。先用殷浩和司空圖兩個典故,與其像殷浩朝天空書寫「咄咄怪事」發泄怨氣,倒不如像司空圖尋覓美好的山林安閒自在去隱居,一座山丘,一條谷壑,也是風流瀟灑多逸趣。末二句「不知」一轉,不知而今衰損了多少精力,衹覺得近來上樓嬾登梯,否定了前面的取捨。黃蓼雲《蓼雲詞選》中評道:「末二句放開寫,不即不離尚含佳。」的確,似說病後虛弱的平常話,而實則寫壯志成灰的悲憤和老卻英雄的嘆息,寫得沉鬱悲壯。

賞析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病後所作,上闋寫鵝湖自然風光,如老人歷盡滄桑後的恬靜平淡,繪景狀物,渲染氣氛,突出悉字,花鳥也知有情。下闋開頭剖訴心曲,感情陡轉,通過兩具典故委婉抒發對統治集團迫害愛國志士的疇及自己對仕途已經失望的無可奈何的心態。但隨後詞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脫。最後兩句,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膚之憾。有沉哀茹痛之語,無劍拔弩之勢。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不知」二字,以「衰」、「嬾」二字寫出詞人隱居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嬾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下闋用殷浩無故遭貶,司空圖無奈退隱的兩個典故,貌似曠達而實含怨忿,感慨頗深。此詞則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景中有情,衹不過是非常含蓄而已,須細察始能體會。「枕簟」句寫氣候變化:枕簟初涼,溪堂乍冷,雖然還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這種清冷的感覺,既是自然環境的反映,也是詞人心緒的外射。「斷雲」句寫江上風光:飄浮在水面上的片斷煙雲在落日的餘暉中漸漸消散,眼前出現了水遠天長,蒼茫無際的畫面。這景象給詞人帶來一種廣闊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悵。「紅蓮」、「白鳥」二句轉寫近前景物:池塘裏盛開的紅蓮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鷺靜靜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發愁罷!「醉」字由蓮臉之紅引出,「愁」字由鳥頭之白生髮,這兩詞用的真是恰到好處。紅蓮白鳥互相映襯,境界雖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詞人內心的苦悶。以上的景物描寫,不但隱含着詞人憂傷抑鬱的意緒,而且爲下闋抒情製造了一種清冷、空虛又而沉悶的氛圍。 下闋頭三句雖承上述氛圍和意緒,但在情感的表現上卻有顯著變化:變含蓄爲明朗,於抑鬱爲曠達。這三句連用了三個典故,前一句用殷浩無故遭貶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爲然;後二句用司空圖無奈退隱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語,表示隱居也自有其樂。看起來詞人好象真的樂意當隱士了,但實際上這是悲憤卻故作曠達之辭,比直抒悲憤更感強烈。三個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氣勢連貫,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現上又有顯著變化;變坦率爲委婉,曠達爲悲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嬾上樓」!化用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詩「筋力上樓知」句意。「不知」二字,以「衰」、「嬾」二字寫出詞人隱奶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嬾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看似寫病後衰弱的尋常感覺,實則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詞《滿江紅》)的悲憤。 作者一生志在恢復中原,雖遭讒毀擯斥但堅持如故,因此表現在這裏的便不是一般驚衰嘆老的感傷,而是深恐功業難成的憂慮。劉辰翁說他「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軒詞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與詞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詞蘊含的情感是異常深沉的,但詞人使用的語言卻又極爲平淡。上闋描述氣候的清冷、雲水的舒捲和花鳥的靜默,都無奇險之處,而寂寞沉悶的氣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闋出語十分曠達,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緒愈令人感覺淒涼結尾二語尤其淡樸淺近,猶如野叟閒談,略不經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現得極其厚重。這種以淡語寫深情的藝術,使這首詞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枕簟(diàn):枕頭和竹蓆。簟,竹蓆。
  • 咄咄(duō duō):表示失意的感歎。
  • 休休:指辤官隱居,自得其樂。

繙譯

躺在谿堂的涼蓆上,感覺天氣就要變得像鞦天那樣冷了,水上飄著的殘雲在傍晚時分漸漸消散。紅色的蓮花相互依偎,倣彿沉醉一般,白色的鳥默默不語,想必也是自含哀愁。 衹琯書寫著“咄咄怪事”,姑且先休養生息吧,即便是衹有一丘一壑,那也是很有雅趣風流的。不知道躰力衰退了多少,衹感覺到近來嬾得登上高樓。

賞析

這首詞開篇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描繪了鞦意將至的景象。紅蓮如醉、白鳥含愁,以景襯情,抒發了作者內心複襍的情緒。下闕用“咄咄”“休休”表達了一種無奈和自我寬慰,“一丘一壑也風流”躰現出他對自在生活的一種曏往。結尾則直白地寫出自己身躰的衰頹和精神的慵嬾。全詞在看似平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深深的感慨和無奈,反映了作者病後複襍的心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