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

凌歊臺上青青麥。姑熟堂前餘翰墨。暫分一印管江山,稍爲諸公分皁白。 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賓主強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
拼音

譯文

免去當塗太平州知州職後一天,同僚爲我在郡中擺設酒席,我寫下這首詞送給郭功甫。 凌歊臺上長滿青色的麥子,姑孰堂前只留下了佳篇名章。我暫且做官隱居,稍爲百姓分辨是非。 江山依舊,浮雲碧天,昨天的主人今天成了客人。誰要勉強把主客分個一清二白,那就去問江邊的“新婦石”吧。

注釋

木蘭花令:實為《玉樓春》,錯題為《木蘭花令》乃為誤刻所致。按《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木蘭花》則韋詞、毛詞、魏詞共三體,從無與《玉樓春》同者。自《尊前集》誤刻以後,宋詞相沿,率多混填。 當塗:地名,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 郭功甫:即郭祥正,字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淨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北宋詩人。 凌歊(xiāo)臺:又作陵歊臺,位於安徽省當塗縣城關鎮(姑孰),在黃山塔南。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所建,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築避暑離宮於其上。 姑孰堂:當塗地名。姑孰:當塗古名。姑孰溪流貫其中,姑孰堂凌駕溪上。 翰墨,義同“筆墨”,指文辭。 管江山:“吏隱”的代稱,把做官作爲隱居的一種手段,不以公務爲念,優遊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隱。 惺惺:此處意謂清醒、明白。 新婦石:即望夫山。

《木蘭花令·凌歊臺上青青麥》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主要寫了作者對自己“初九到任,十七日罷官,一共只做了九天官”一事的感慨。作者在該詞中運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加以對比的手法,表露了他超脫放達的士人情懷。

賞析

該詞從當塗的名勝古蹟寫起。開頭兩句概括了當塗的山川風物。綴以“青青麥”三字,引發讀者“黍離麥秀”的聯想。《史記·宋微子世家》寫到殷商舊臣“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遂作《麥秀》之詩,詩云:“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青青麥”字面上又是用《莊子·外物》所引的逸《詩》:“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爲?”昔時高臺離宮,而此時麥苗青青,透露出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姑孰本是當塗縣的古名,姑孰溪流貫其中,姑孰堂凌駕溪上,頗得山水之勝。所謂“餘翰墨”,實即感嘆昔人已逝,只留下了佳篇名章。這兩句寄寓了山谷宦海浮沉的無盡感慨,無論是稱雄一世的帝王,還是風流倜儻的詞客,都已成歷史的陳跡,只有文章翰墨尚能和江山共存,垂之久遠。接下來兩句寫出知太平州。經過遷謫的動盪磨難,憂患餘生的作者已把做官一事看得十分淡漠,所以他把此事只稱爲“管江山”、“分皁白”。再加上一個“暫”字,一個“稍”字,更突出了這種淡然超脫的態度。 下片開頭兩句概括了九日罷官的戲劇性變化,與上兩句適成對照,大有物是人非之慨。“江山”承上而來,山川形勝,碧天浮雲,着一“空”字,是因爲“昨日主人今日客”,本來要“管江山”、“分皁白”的主人,一下子成了“諸公”的客人了!這一句集中揭示了政治生活的反常和荒廖,它運用當句對,一句之中既構成今昨主客的鮮明對比,語氣斬截,強調了變化之突兀,其中有感嘆、不平、譏諷、自嘲,內涵頗爲豐富。最後兩句則展現了作者自我解脫的感情變化。新婦石是千百年來歷史的見證,閱盡了人世滄桑,但見人間的升沉榮辱都只如過眼煙雲,本無須有是非彼此之分。“誰分賓主”句,看似作者勸大家無分賓主,盡歡一醉,深乃用“萬物之化,終歸齊一”的老莊哲學來作自我解脫。 這首詞曠達超然之中發泄了牢騷不平,最後仍歸結爲物我齊一,表現出作者力圖老莊哲學中尋求解脫的思想傾向。一個“暫”字表現出作者不以進退出處縈懷的超脫。變化的萬物本來只是“道”運行中表現出的一種暫時形式,故宜隨形任化,淡然自若,不入於心。但一夜突變,畢竟難堪,所以還是不免有牢騷,最後又用齊物論否定牢騷,達於解脫。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