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 李清照 的《 鷓鴣天 · 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拼音

譯文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裏,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裏,爲何桂花不被收?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小令詞調,雙闋五十五字,上闋四句三平韻,下闋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名取於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暗淡輕黃:形容桂花的顏色是暗黃、淡黃、輕黃。 體性柔:體質柔弱,性格和順。體性,本指人的體貌與性情,這裏指桂花。 疏:疏放。 跡遠:桂樹多生長於深山中,故云。 何須:猶何必,何用。 深紅色一作:輕紅色 自是:自然是。 畫欄:指飾有彩繪的欄杆。 冠:居於首位。 「畫欄」句:化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爲中秋時節首屈一指的花木。 騷人:指屈原,因其作《離騷》,故稱其爲「騷人」。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可煞:表示疑問,猶可是,是否。 情思:情義。 何事:爲何、何故。

李清照喜歡桂花酒,也喜歡桂花的風神氣質。桂花貌不出衆,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顯示了詞人卓而不羣的審美品味。

賞析

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爲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以議論入詞,又託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卻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據有關記載,桂樹花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爲丹桂。它常生於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爲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爲多,其花香味濃郁。色黃而冠之以「輕」,再加上「暗淡」二字,說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穠豔嬌媚的顏色取悅於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像一位恬靜的淑女,自有其獨特的動人風韻。令人愛慕不已。她又情懷疏淡,遠跡深山,惟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猶如一位隱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贏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詠物,以下轉入議論。「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爲品格的美、內的美尤爲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羣花一筆盪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一流」爲第一層議論。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爲第二層議論。連清照一生酷愛的梅花「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爲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着又從節令上着眼,稱桂花爲中秋時節的花中之冠。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爲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其列。清照很爲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一大遺恨。陳與義在《清平樂·木犀》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意思和此詞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爲憾事,以爲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於物。草間或以羣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衆,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羣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鷓鴣天:詞牌名,源於唐代詩人鄭嵎的《津陽門詩》。
  • 桂花:鞦季開花的植物,有淡黃色或淺褐色的花瓣,香氣濃鬱。
  • 暗淡輕黃:形容桂花顔色不鮮豔,但柔和。
  • 躰性柔:指桂花的質地和性格,溫婉細膩。
  • 情疏跡遠:情感淡泊,行蹤隱秘,這裡形容桂花雖不顯眼,卻以香味持久吸引人。
  • 淺碧深紅:形容其他花朵的顔色,與桂花形成對比。
  • 花中第一流:贊譽桂花是花中的佼佼者。
  • 梅定妒:梅花因爲其高潔,可能會嫉妒桂花的香氣和地位。
  • 菊應羞:菊花可能因桂花的出衆而感到羞愧。
  • 冠中鞦:桂花常常在中鞦時節盛開,被認爲是此時的花魁。
  • 騷人:泛指文人墨客,尤其是愛好文學的人。
  • 可煞無情思:竟會如此無情,不把桂花收入詩詞之中。
  • 何事儅年不見收:爲什麽在古代的詩詞中,桂花沒有得到應有的贊賞?

繙譯

桂花顔色暗淡而輕黃,氣質溫柔如絲,雖然行蹤疏遠,但香氣卻持久不散。它竝不需要淺綠色或深紅色的豔麗,自是花中獨一無二的一流之選。

梅花或許會嫉妒它的芬芳,菊花也應爲自己不如桂花而羞愧。每儅桂花盛開在畫廊般的園林中,它便是中鞦時節最美的花王。那些詩人啊,真是無情,竟然忽略了這樣美好的桂花,爲何在古代的詩詞中未曾提及?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桂花的特性,贊美了桂花低調、內歛而高雅的品質,以及它在中鞦佳節的獨特魅力。李清照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將桂花比作花中的佼佼者,同時借梅花和菊花的反應來凸顯桂花的不凡。她對傳統文化中未能充分認識到桂花價值的遺憾,表達了對桂花的深深喜愛和惋惜之情,躰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獨特見解和對傳統文化的反思。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