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出自 晏幾道 的《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裏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拼音

譯文

醉別西樓的情景醒後全都忘記。猶如春夢秋雲,人生聚散實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櫺,我難以入睡,閒看畫屏上吳山的蔥翠。 衣上的酒痕和詩裏的字,一點點,一行行,都是那淒涼的情意。可憐的紅燭自憐沒有好辦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爲人垂淚。

注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栖梧》。 西樓:泛指歡宴之所。 春夢秋雲: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白樂天《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晏同叔《木蘭花》:「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吳山:畫屏上的江南山水。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句:化用唐杜樊川《贈別二首·其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

這首小詞寫別後的凄哀愁情。上闋寫醉夢醒來,記得的衹是因離別痛苦難遣而大醉以澆離愁,醒來更感慨人生如夢如雲,聚無由,散去容易,眼下衹賸自己一人獨對斜月畫屛,凄凉孤寂不盡。開篇破空而起,直陳與伊人醉中分別。緊接化用唐詩,形容聚會之短,分別之易。以下專就月夜憶人著筆生發。畫屏閑展見出臥不合眼,環境空寂。下闋寫聚時的酒痕詩字,現在睹物懷人,無不都是凄凉哀傷,連紅燭油流,也覺得替人流傷心淚。全詞語淡情深,句句凄哀。結尾賦紅燭以人性,更顯凄凉。風格婉約,手法精妙。

賞析

晏小山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舒適安逸的生活。後來,他家道衰落,就連正常的衣食起居都成了問題。這使他深諳人生的無常。這説辭就是一篇抒寫人生聚散的作品。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復低徊,沉鬱悲凉,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灕盡致的表現。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後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雲作比喩,抒發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温馨而虛幻短暫,秋雲高潔明凈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徵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爲眞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於「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眞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裏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箇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 上闋最後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於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牀前的畫屏卻在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靑翠之色。這一句似閑實質,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鬱悶傷感。 過闋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迹:「詩裏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遊生活的表徵,衹是此時舊侶已風流雲散,回視舊歡陳迹,翻引起無限凄凉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裏字」卻觸發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裏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此詞爲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於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鬱悲凉。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凉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爲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後的凄凉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
晏幾道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 2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