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開春幾度。多情惟有,畫樑雙燕,知道春歸處。
落紅吹滿沙頭路。似總爲、春將去。花落花開春幾度。多情惟有,畫梁雙鷰,知道春歸處。
鏡中冉冉韶華暮。欲寫幽懷恨無句。九十花期能幾許。一巵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
拼音
序
《靑玉案·落紅吹滿沙頭路》是金末元初詞人元好問步賀鑄的《靑玉案》原韻所作,但婉轉曲折的筆調,幽怨難言的情懷,都非賀詞所能比較。因而可套用況周頤的話來説:“有難狀之情,令人低徊欲絶”(《蕙風詞話》)。
這首暮春詞描寫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時節,春花已瀉,狼藉滿路,大好春光已逝去,衹有那多情燕子,追逐著春光,飛翔於花叢柳綠之間。而銅鏡前人兒不知不覺已韶華暮,容顔已老。花開花又落,人生幾度春,詞人不覺發出“九十花期能幾許”的哀怨。此景無可追,此情無可待,衹能對紅飲酒,獨自品嘗這孤寂的雨季。全詞塑造一種低沉幽怨的氣氛,使人讀來,無限神傷。
上闋寫暮春時節的景象,最典型的就是落紅滿路。“落紅”後三句,起首描寫滿庭的鮮花被風吹落,似乎是説春天即將過去,這不由使詞人想到花落花開,年復一年,自然之則,人力難爲。“多情”三句,面對這春光消逝的場景,衹有多情的鷰子,不管花開花落,仍在執著的追逐春光。“鷰”子其實比喩對生活充滿樂觀精神的詞人。鷰之於人更顯詞人高古的奇思夢想。
下闋由落紅轉入詞人對人生的慨嘆。“鏡中冉冉韶華暮”後三句,“韶華暮”指靑春年華已走到暮年。“欲寫幽懷”表明作者曾經滿懷豪情壯志,但“恨無句”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因而作者衹能哀嘆“九十花期能幾許呢?一巵芳酒”後三句。面對時光消逝,靑春已逝的局面,作者又想起自身的痛苦。功業難爲,而時其發妻英年早逝,給他心靈都帶來創傷。眼見落花紛墜,紅消香斷,作者飲酒不是在哀悼落紅的早謝,也會想起早逝的亡妻。情懷憂傷,寂寞之至,難以言表,衹能以一巵芳酒,一襟清淚,來面一窗暮雨。含意之深,非細品難爲人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落紅:落花。
- 沙頭:沙灘邊,沙洲邊。
- 冉冉:漸進的樣子,這裏形容時光慢慢流逝。
-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這裏也指人的青春年華。
- 九十花期:春天大約九十天左右,這裏指春天的時光。
- ****巵(zhī):同「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
翻譯
落花被風紛紛吹落在沙灘邊的小路上,似乎都是因爲春天即將離去。花開花落,春天不知已經度過幾個輪迴。唯有那畫樑上成雙成對的燕子最爲多情,它們彷彿知道春天歸去的地方。
鏡子中,青春年華已漸漸消逝,我想寫下內心深處的情懷,卻可恨找不到合適的語句。春天的時光又還能有多少呢。我舉起一杯美酒,滿懷着悲傷的淚水,獨自在西窗下聽着寂寞的雨聲。
賞析
這首詞是元好問傷春惜時的佳作。上闋開篇描繪落花吹滿沙頭路的悽美景象,營造出濃郁的惜春氛圍,引出春將去的感慨。「花落花開春幾度」,嘆息歲月匆匆,春去春來,時光在不經意間流逝。而「多情惟有,畫梁雙燕,知道春歸處」,以雙燕的多情與「我」的孤獨形成對比,燕子似乎知曉春天的蹤跡,更顯「我」對春去的無奈與惆悵。
下闋則轉入對自身年華老去的感慨。「鏡中冉冉韶華暮」,對着鏡子看到青春不再,心中滿是哀傷,「欲寫幽懷恨無句」細膩地刻畫了內心愁緒難以言傳的痛苦。「九十花期能幾許」既感慨春天短暫,也暗歎人生的美好時光易逝。最後「一卮芳酒,一襟清淚,寂寞西窗雨」,通過飲酒、落淚、獨對西窗冷雨這些畫面,將寂寞孤獨、傷春懷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把詞人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無限悵惘表現得淋漓盡致 ,情真意切,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