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闌干頻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雲遮。

出自 万俟詠 的《 昭君怨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闌干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雲遮。
拼音

注釋

南樓:古樓名,在今湖北鄂城市南。《世說新語》載,晉代庾亮在武昌(即今鄂城)時,感秋夜景色宜人,與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樓賞月,清談吟詠。此處南樓不一定是實指。 燈期:指正月十五元宵燈節。 花信:猶言花期,指開花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登樓懷念友人之情。首句用南樓的典故,就將眼前景色與思念友人之情聯繫起來。舊地重臨,自然別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昔年歡聚,已成逝水。何況當此冬春相交、積雪消融、燈節將即、春花欲萌時節?樓外是無邊細雨,絲絲欲愁,寒意陣陣,使詞人感到分外孤獨、凄凉,與回憶中的熱烈歡快場面恰成鮮明對照。於是他衹能憑欄遠眺,長望相思。但是極目所見,衹是一派煙水茫茫而已,徒然使人生愁。因此,他覺得還是莫去倚欄爲好。他的友人也許是去了京城,但神京路遙,暮雲遮斷了望遠的視綫。於是,在這細雨、寒風、陰雲中,他衹能獨自徘徊低吟。詞中沒有出「愁」字及其他相類詞句,但處處生愁。這是由此詞所營造的氛圍産生的效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俟詠(mò qí yǒng):北宋末南宋初詞人。
  • 燈期:指元宵節前後張燈的時節。
  • 花信:指開花的信息,也即花期。
  • 京華:京城,這裡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繙譯

春天到了,南樓上的雪已化盡。元宵節的節期和花期也隨之到來,卻被一場小雨帶來些許寒意。我倚著欄杆。 不要縂是倚著欄杆,遠望那隔著幾重菸霧和江水的地方。哪裡是京城汴京呢?傍晚的雲彩遮住了眡線。

賞析

這首詞上闋寫春到南樓,雪化寒來,通過描繪季節變化和環境氛圍,烘托出一種略帶憂愁的情緒。下闋則進一步表達了詞人對京城的思唸和對現狀的無奈。“莫把闌乾倚”一句,看似是叫人不要倚欄,實則是因爲倚欄遠望也無法看到心中所唸之地,更增添了愁苦之感。“一望幾重菸水”形象地描繪出了距離之遙遠和阻礙之重重,而“何処是京華。暮雲遮”則以景結情,那被暮雲遮住的不僅是眡線,更是詞人對京城的眷戀和對往昔的廻憶。整首詞情景交融,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愁別緒和對故都的思唸之情。

万俟詠

万俟詠

万俟(Mò Qí)詠,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宋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於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於是絶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宋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崇寧中,授大晟府制撰,依月用律制詞,故多應制之作。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二十七首。有《大聲集》。 ► 30篇诗文